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税制(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税和间接税

【答案】直接税是指纳税人根据收入直接向政府交税,其所交的税不能或很难转嫁给他人,主要有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主要是商品流转税。与直接税相比,间接税:①税收收入比较稳定,不易受成本变动的影响;②在调节经济方面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一般配合价格杠杆进行;③具有隐蔽性,征税阻力小;④具有累退的性质,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二、简答题

2. 各应税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答案】各应税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以下方式确定: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合计减除费用4800元。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或4800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3500×12;

(4)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②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5)稿酬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稿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②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6)特许权使用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②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7)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财产租赁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①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

②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

(8)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财产转让所得,以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除任何费

3. 如何确定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答案】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度针对应税消费品的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和不同的货款结算方式,分别规定了相应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①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②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③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④纳税人采取其他结算方式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2)其他应税行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①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②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③纳税人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④纳税人批发卷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4.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

【答案】资源税是以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的国有矿山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具体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

(1)原油是指开采的天然原油,不包括人造石油;

(2)天然气是指专门开采或者与原油同时开采的天然气;

(3)煤炭是指原煤,不包括洗煤、选煤及其他煤炭制品;

(4)其他非金属矿原矿是指上列产品和井矿盐以外的非金属矿原矿;

(5)固体盐是指海盐原盐、湖盐原盐和井矿盐;液体盐是指卤水。

5. 企业投资所得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答案】企业投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分别考虑境内投资所得和境外投资所得,具体如下:

(1)境内投资所得的应纳税额

①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与被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一致,不再缴纳所得税;

②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不退还所得税;

③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税率,补缴所得税。补缴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企业应补缴所得税额=投资企业分回的股息、红利/(1-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一被投资企业适用税率)

(2)境外投资所得的应纳税额

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居民企业境外投资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居民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税抵免限额=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中投资所得应负担的部分居民企业境外投资所得应纳税额=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投资所得×投资企业适用税率-境外投资所得税抵免限额

6. 关税的补征和追征有何区别?

【答案】海关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短缴、少缴或漏缴海关关税,由海关按规定进行补征的行为,具体来说有关税补征和追征两种形式。两者的区别如下:

(1)具体含义不同:

①补征,是指海关对非因纳税人违反海关规定而造成的少征或漏征的关税进行补税的行为。其强调的是由海关工作差错等非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的原因造成的。

②追征,是指海关对因纳税人违反海关规定而造成的少征或漏征的关税进行补税的行为。其强调的是由于纳税义务人违反税务规定,如申报不实等原因造成的。

(2)税务处理方法不同

①进出口货物放行后,海关发现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应当自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1年内向纳税义务人补征税款;

②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纳税人的,海关可以自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追征税款,并从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7. 营业税纳税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原则上采取属地征收的方法,就是纳税人在经营行为发生地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