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949教育心理学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属于( )。

A. 策略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答案】D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知。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2.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上,其中感受“酸”味主要是在舌头的( )

A. 前部

B. 中部

C. 后部

D. 两边

【答案】D

【解析】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舌两侧和舌后分别对咸、酸和苦最敏感。

3.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观点的学者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赫尔巴特

C. 詹姆斯

D. 桑代克

【答案】A

【解析】最早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观点的学者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的实用性,推动了教育心理学发展。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了教育心理学的建立。

4. 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 )需要。

A. 生理

B. 安全

C 归属和爱

D. 自我实现

【答案】A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物种需要组成,生理需要处于最低层次,它是力量最强大的、对个体的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因而它是最重要的。

5. 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

A.16PF

B.TAT

C. 罗夏墨迹测验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解析】16种人格因素间卷是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 ,是文字测验。B 项和C 项,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属于投射测验。D 项,瑞文推理测验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

6. 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

A. 三年级

B. 四年级

C. 五年级

D. 六年级

【答案】B

,一般认为是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解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

如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

7. 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由于( )。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答案】D

【解析】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或常性。

8. 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

A. 全距

B. 平均值

C. 标准差

D. 众数

【答案】D

【解析】因为该数据是正态分布,众数是指该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所以去掉两端的极端值之后,他不会受到影响。

9. 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来的事情。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层次网络模型

B 逆行性遗忘

C. 编码特异性原理

D. 激活扩散模型

【答案】D

【解析】激活扩散模型中,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该概念结点就被激活,然后沿该结点的各个连接,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故地重游时,“触景生情”则是因为看到某个场景,记忆中与之相关的事情便容易激活。

10.高尔顿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方法是( )。

A. 双生子研究

B. 调查法

C. 纵向追踪法

D. 家谱分析法

【答案】D

【解析】高尔顿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了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所以,他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家谱分析法。

11.下列关于效果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效果量是不为真的程度

B. 效果量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C 效果量是实验处理的效应大小

D. 效果量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程度

【答案】A

【解析】效果量是不依赖于样本大小,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可反映实验处理效应的大小,并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12.下面属于学习的例子是( )。

A. 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