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 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答案】B

【解析】A 项,我们可以认为感性认识是肤浅的认识,但肤浅不等于不可靠。B 项,感性认识是关于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仅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不能正确的理解事物,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理解事物,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觉事物。因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C 项,因为关于认识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不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因而不能认为感性认识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帮助。D 项,与题干没有解证关系。

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

A. 它的革命性

B. 它的能动性

C. 它的科学性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案】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3. 自然和社会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基础和纽带是( )。

A. 劳动

B. 自然

C. 人

D. 社会

【答案】A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中产生出来的,社会依赖于自

然又是对自然的超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劳动生产时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实际内容就是社会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把社会与自然联系起来又区别开来的中介和基础就是劳动。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答案】C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

5.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6.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答案】B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7.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 物质

B. 精神

C. 物质和精神

D. 神

【答案】C

[解析】二元论是指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8.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 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 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 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答案】C

【解析】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三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方法论上以结构主义为代表;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9.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同时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如果割裂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就会犯两种错误,即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观点,相反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10.把意识看成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观点是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