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体系。梅奥在霍桑试验中的重要发现是什么? 这些发现对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答案】(1)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该理论把管理看做一组普遍的职能,即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该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还适应于军队或其他行政组织。主要观点如下:
①经营不同于管理。“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含义要广于后者。经营包括六项职能,而管理仅是其中的一项。经营的六项职能是: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②十四项管理原则。包括:分下、权威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工作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③管理的要素。在经营的六大职能中,管理职能最为重要。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其中:计划意味着观察和估计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是建立起统一企业的人、财、物的权力机构; 指挥是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统一起来; 协调是调整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活动与关系; 控制是使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与既定的计划、发出的命令和确立的原则相符合,从而防止和纠正错误。
(2)霍桑试验的发现
霍桑是美国西力一电气公司的一个分厂。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在试验中却发现,产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工人在没有监工在时心情比较舒畅,而且因为是自愿来做的,女工之间配合得很好。接着他又发现了工人中有一个头儿,这是工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也许这个头儿一个眼色,工人就不愿意于了,产量也就上不去了。于是,梅奥教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3)霍桑试验的意义
根据以下试验,梅奥等人写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总结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是:
a. 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他们有必须加以满足的物质方面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b. 管理者应重视协调人际关系。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的“士气”,增加工人的“满意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日的。为此,要改变传统领导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c. 企业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什么是CIO? 其有哪些任务?
【答案】(1)C1O 是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工作的主管,他不同于只负责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的单纯技术型的信息管理部门经理。CIO 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且身居高级管理职位的复合型人才。
(2)CIO 的任务具体包括:
①在CEO 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修订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面规划。
②在CEO 的领导下,主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③直接领导企业内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与协调企业其他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主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④审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
⑤负责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选聘和管理工作。
⑥负责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所需资金的预算与筹措。
⑦参与企业高层决策。
⑧协调信息管理部门的内部关系及其与外部的关系。
3. 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以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泰罗创立了一套工业管理理论。为保证生产各环节协调发展,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其间必须有专门的检验环节,便将产品的检验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过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组织因此设立了检验部门,配备了专职检验队伍,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工作。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这一阶段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这种事后检验杜绝了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或出厂,对于保护顾客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应看到,它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百分之百检验会增加费用,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弊端尤为突出,在一定情况下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并且这种方式只注重结果,缺乏系统意识,没有预防能力,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责任推%。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4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统计学家休哈特博十将数理统计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提出了控制图方法和预防不合格理论。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有事后检验,并且在出现有废品生产先兆时就要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制造过程不合格品的产生。质量管理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职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它也标志着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转到事前预防上来。但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缺陷,由于其过分强调数理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和生产者的能动作用,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是数理统计方法,是少数数理统计学家的事。在
当时计算机及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它使人们感到高不可攀,难度太大。这一阶段也只能按标准要求防止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而不能防止有缺陷的产品。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出现许多大型复杂产品。人们对于质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质量问题作为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基于上述背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质量管理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责任; 质量控制不能仅限于制造过程,在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均需要质量管理; 解决问题方法多种多样,不是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主张用全面质量管理代替统计质量控制。
4. 信息如何度量?
【答案】工程信息论中有两个概念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嫡,一个是信息量。
假设随机实验中有k 个随机事件Ai , Az}…,Ak ,它们的概率分别是PlrP2r …,Pk ,那么用什么来度量不确定性呢? 嫡就是这样的概念。当P ,很小时,它的不确定性就比较大; 当p ,接近于1时,它的不确定性就比较小。因此,log (1/p; )就是一个很好的量,它可以用来描述不确定性。当时,; 当时, 。如果按着,来加权平均,就得到平均的不确定性,即:
在信息论中H 称为嫡。对于简单的情况,k=2时,上式简化为:
H=-plogp一(1一P )log (1-P )(15-2)
当P=1/4时,H=(L/4}loge+C3/WlogC4/3}=土og4一(3/Wlog3;
当P=1/2时,H=(L/2}log2+(1/2)log2=log2}log4一(3/4)log3
可以证明,P=1/2时,嫡最大。概率越分散,不确定性就越大,这是符合人们直观的想法的。 如果获得了信息,此时的不确定性就会改变。用H 表示原来的嫡,用H (I )表示已知信息后的嫡。那么,H (I
)H 。信息,的作用就反映在嫡的减少。因此,H-H (I )就称为信息,提供的信息量。
5. 结合实际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