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传媒学院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议程设置假设与有限效果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有限效果模式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限效果模式在传播研究中占据主导的理论地位。研究人员对此越来越不满意,议程设置的理论应运而生。

②克拉拍在他的《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曾对有限效果模式有过非常精当的描述,“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产生受众效果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而是处于各种相互牵制的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

(2)议程设置转换有限效果模式的思路

①在有些人看来,大众媒介一般不产生任何效果的说法似乎有点不合情理。研究者也开始反思,或许是他们在考察媒介效果时找错了地方。

②多年来,传播研究的思路一直是在寻找态度的改变,而绝大多数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人众媒介在态度改变方面效果极小。大众媒介影响的可能不是人们的态度,而是人们的感知,即人们的世界观。

(3)认知心理学促进有限效果模式向议程设置演进

同一时期,发生在心理学界的一个变革,对传播研究者改变思路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异军突起,获得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相匹敌的地位。行为主义强调强化、奖赏与惩罚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它甚至试图用这些概念解释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与此相反,认知心理学则把人视做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他们在世界中的言行正是基于这些知识。

②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被视作“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被控制或受操纵的对象。认知心理学非常关注世界的再现,即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对世界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通过考察人们赋予哪些特定议题显著性或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显著性,议程设置假说跟认知心理学一拍即合。

2. 请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第三人效果的表现和原因。

【答案】(1)表现

①在涉及一些公认的“有害”的内容时,第三人效果常常导致人们支持对其进行限制。但是另一方面,人们虽然也反感某些负面新闻和娱乐新闻,存在第三人认知,但是支持限制这些内容的人却不多。

②第三人效果导致的信息审查和限制,会对表达自由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社会精英和把

关人来说更要提防第三人效果。

③第三人效果还经常影响媒体工作者、广告公关从业人员、政府官员、执法者对于传播效果的判断和决策。与媒体相关的从业人员经常夸大新闻报道、广告和宣传的影响,突出自己的工作成效。当然,这种夸大很可能使人们错误地认为信息传播、危机管理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药。政府官员、执法者也常常对于自己的演讲、信息发布的实际效果产生过于乐观的判断。

(2)原因

目前认为,导致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他人、高估自己的倾向。拍洛夫将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总结为以下6种:

①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它使人们自己更具有优越感。他人比自己更轻信大众媒体使人们感觉比较好。

②人们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身边的一切事物,虽然这些事物可能不可预知。人们认为自己不会受媒介的影响,可以控制和使用媒体,更坦然地生活在一个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

③人们实际上认为自己受到了媒体的影响,但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独立,自我评价更高,更能够控制一切,人们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他人身上。

④认知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误归结于外界环境,而把别人的失误归结于他们自身。因此人们认为自己能够识别信息中的意图,而他人无法做到这一点。

⑤人们的媒休基模认为大众媒体具有强大的效果,这是一种天真的魔弹论心理,正如前面提到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媒体的指责一样,这种心理一直存在。

③人们之所以不承认媒体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是因为他们无法认识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无法对之前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回忆。因此在对比自己和他人受到的影响时出现偏差。

(3)举例略

3. 简述组织传播研究的几大流派。

【答案】目前的组织传播研究,内容丰富,学派纷呈,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学派和现代学派两大类。其中,基础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和人力资源学派; 现代学派则主要包括系统学派、文化学派和批判学派。

(1)古典学派。伴随着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大生产迅速取代了家庭手工作坊,一些古典管理理论相应产生。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核心比喻是“机械”。机械比喻中包含着专业分工、标准化、可代替及可预测性等若干原则。古典学派侧重于对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则的考察,如等级结构秩序、自上而下的权力集中式管理、个人服务组织等,其管理目标在于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古典学派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和工作有关的问题,信息传播流向是原则组织层级结构等级结构链自上而下垂直流动。在古典学派管理中,书面传播方式最为普遍。古典管理理论在今天的组织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如军队组织、生产装配车间及快餐店等,对纪律秩序、生产标准及工作效率的强调非常重要。

(2)人际关系学派。其对组织的核心比喻是“家庭”。这一比喻包含着对员工社会需求和感情需求的重视,对组织中各种非正式社会因素的关注及对管理风格变化的强调等。在组织这一“家

庭”中,管理者应当像“父母”一样负责为孩子们提供良机,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培养。传播流上不否定信息垂直流动的必要,但却大力提倡横向流动,即员工间的互动。突出强调面对面的传播,更多地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特点。

(3)人力资源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团队”,把员工看成组织的体力和智力的贡献者,员工的思想和观念能使组织更好的合作。其传播内容除仟务传播和社会传播外,还强调创意传播,即组织中关于新观念的互动一一包括如何使工作做得更好,关于新产品及不同的组织结构方式等。从传播方向上看,人力资源组织鼓励组织中各方位的信息流动,即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水平和交叉方向上的传播。由于人力资源学派强调以团队为基础的全方位传播,因此偏重非正式传播,但不排斥正式传播。

(4)系统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系统”。组织被概念化成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它依赖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即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而生存和发展。系统中包含着类似于古典学派的等级秩序的观念,但这种等级秩序必须按次级系统和超级系统等复杂组织起来。系统比喻也包括着相互依存的观念。一个组织就如同一个人的体系统一样,各系统之间有很高的相互依存性,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会导致其它部分甚至整个系统的功能丧失。系统的第三个观念是组织具有一个可渗透的边界,以供组织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交换,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换一也具有反馈性质,以利于组织的有效管理。

(5)文化学派。将组织看成是一种“文化”。对组织文化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种正确的文化能使组织获得成功。如果一个组织具有强势文化的成分,那么它将是一个适合个人工作的地方,同时会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强势文化有四个关键部分:一是价值观,是组织强调的信念和看法; _是英雄,也就是代表了组织价值观的个人神话,如柳传志等; 三是礼俗和习俗,是组织用来弘扬其文化价值观的仪式; 四是文化网络,即用于确立和强化文化价值的传播系统,以促进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但是,对强势文化的过度重视,偏信“正确”文化对组织成功的作用,有使组织的生活简单化的倾向。

目前很多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强调组织文化是通过组织成员互动而创造出来的多元复杂现象。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借助于对成员互动的密切观察来进行,要通过“文化故事”的细节化叙述来充分理解组织文化的特性。

(6)批判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政治和权利的斗争。批判学派将组织视为权利支配的场所,理论家的作用在于揭露组织结构和过程所导致的基本的权力失衡现象,以促使某些社会阶层和团体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权力在生产方式、组织话语及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对性骚扰等问题的研究代表了批判学派中女权主义的批判观点。

4. 简述传播学理论从被动受众(passiveaudience )到主动受众(activeaudience )的发展。

【答案】受众是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在大众传播时代,最引人瞩目的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受众与传媒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两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

(1)19世纪下半叶,新的媒介技术被发明并得到推广,媒介观也随之涌现。工业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