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数学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发现、创设、数学教学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建议中提到: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事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然而一份有关中美两国数学教育的调查表明,中国的数学教育更多地倾向于系统化、机械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是知识的学习缺乏情境化、活动化,中国的中学生则缺乏疑问精神、辩驳精神以及创造精神的教育。这完全不利于学生在后续的个人发展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我们的日常数学课堂教育的功能,我们的一线教师在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质疑精神的层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还缺乏哪些工作?有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方式、策略等作了全面地论述。
问题发现情境不同于问题呈现情境,前者更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情境中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发现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者是蕴涵新的数学思想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课堂问题发现情境好比是一架梯子,顺着这个梯子学生应该能够自己独立的摘到桃子,从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正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那么无论是从数学学习的本质上讲,还是从数学课程以及数学学习的特点上讲,数学学习都离不开情境,情境化设计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在更多地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情境。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上,大多一线教师还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知识较抽象而容易忽视情境的创设,多数还是以讲授为主,或者即使是创设了情境,也是为教学服务,不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文结合问题发现、情境创设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问题发现情境的创设。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并能通过一定的问题发现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全文一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针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第二、三部分是对问题发现的理论论述,分为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两方面。第四部分是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实践研究,这一部分包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是否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课例的形式对比研究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第五部分论述了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教学建议,包括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教学策略、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