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跨国直接投资的一般国家区位因素。

【答案】跨国直接投资的一般国家区位因素: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

(1)根据区位论成本学派的观点,生产成本最低的区位便为企业所追求的最佳区位。最小成本可在一国之内找到,也可发生于多国之间。

(2)根据区位论市场学派观点,市场区是企业是否赢利、甚至是否存在下去的关键。可以服务较大市场的区位,成为企业追求的最佳区位。

(3)根据工业区位论,生产原料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局地原料对区位具有一定的影响。

2. 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答案】(1)企业增长的战略

企业增氏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具体情况如下:

①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该类增长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

a.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b.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c. 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②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多样化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由于横向一体化己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己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2)企业增长的方法

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

①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行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

②外部发展主要是合并。合并是指一企业获取另一企业的资源且无人抗争的过程。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称此过程为兼并。

3. 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在经济地理学上,在某特定区域内,对发生在其中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都可以称为区域环境因子,例如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等。以下分别阐述一些区域环境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

(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

(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一切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都必须考察市场环境因子。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能够提供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利于有效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市场特性等。

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

(3)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脱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或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支持,即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中产业环境至关重要。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如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他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4)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集聚的因素之一。

4. 试述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乘数作用、加速原理及其关系。

【答案】(1)乘数作用

乘数原理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乘数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消费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扩大投资物即生产资料的生产,于是就引起就业和社会上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

加又刺激消费的增加,因而就扩大了消费品的生产,这也会引起就业和收入的增加。

(2)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3)相互关系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即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二、论述题

5. 简述区域分工理论,并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答案】(1)区域分工理论

①成本学说

成本学说是运用生产成本的比较来解释国际分工的一种理论。这里,主要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国家都有利。

b. 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和转移,不应该以绝对成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而是要依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

②要素票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低廉地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

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③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收益的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需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