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之《政治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比较研究法

【答案】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可以采取纵向的比较,也可以采取横向的比较。纵向的比较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比较政治现象,即比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政治现象; 横向比较是比较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政治现象,如对当代西方各种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比较政治研究是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在当代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并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3.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于行为主义方法相联系的。行为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1)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2)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应包括一般的个体行为,也应包括团体、组织、集团、政府以及政治领导人的行为。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因为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其根据

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可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而采取所谓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到70年代以后,这种只重视量化研究而不重视定性研究的倾向终于发生了改变。西方政治学又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侧重。

4. 政治参与

【答案】政治参与是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它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而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及其规模、程度也成为人们判断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

5.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答案】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有:

①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②共识性。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建立在大多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基础上的。

③应然性。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应该遵循的规范,因此,它们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价值主张。

④约束性。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国际准则行为主体具有相当的约束力,这种约束既体现为道德性约束,又体现为实际性约束。

由于国际政治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权威,因此,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只有不同程度的约束力,而不具有强制力。

6. 政治发展

【答案】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从狭义角度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二、简答题

7. 试论政党改革的背景及其措施。

【答案】(1)政党改革的背景

①非政府组织和特定的组织的发展取代政党的部分功能; 政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

②党员数量和核心支持者的减少,党费的减少以及活动经费的不足;

③核心支持者的减少,外围志愿服务者的减少,政党与选民的沟通、人际渠道不畅;

(2)政党改革的措施

①在政党改革的诸多实践中,政党组织的扁平化改革尤其值得关注。

a. 全国性的组织层面,专业性职员的雇佣;

b. 基层组织层面,实施弹性化运作,突破人群和地域限制;

②采用新的媒体技术和宣传手段,运用提成的方式激励筹资人,采取更加创意的营销策略获得选民支持;

③改革选举制度,简化投票程序来提高选民投票率。

8. 试分析公民自治理论与中国村民自治实践的内在联系。

【答案】公民自治理论与中国村民自治实践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1)现代公民不同于传统社会臣民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前者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性,他们摆脱了中世纪式的人身依附关系,第一次成为自由独立的理性个体,他们对政治系统的支持不再是出于某种遥不可及的天国种旨,而是该系统所能带给他们的现世福利。与这种独立性相伴随的是公民日益增长的自治要求,而自治则意味着“人类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它包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中思考、判断、选择和根据不同可能的行动路线行动的能力”。现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形式,不断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保障公民的自治要求,但形式卜的平等参与的权利掩盖着实质卜的不平等,公民的自治权利经常无法获得充足的实施手段。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广大农村基层兴起了以农民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制度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民众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学习民主知识,掌握民主技能,并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培养具有权利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这些正是中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所必需的社会学前提。

9. 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就内部因素而言,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等都是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指出的,人们的谋生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府的形式,这是从静态方面说; 从动态方面来看,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它的文化与政治就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经济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