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专业技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二十二大明星

【答案】1961年6月周总理提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后,在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选出的22位电影明星:赵丹、谢添、土晓棠等。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俗称“二十二大明星”。这些明星的代表作有赵丹的《林则徐》,崔鬼的《宋景诗》,孙道临、张瑞芳和黄宗英联袂主演的《家》等。

2. 张暖忻

【答案】作为第四代电影人中女性导演的代表,张暖忻为中国电影艺术创新作出了贡献。代表作《沙鸥》为1981年北京青年电影厂出品,是一部表现青年运动员拼搏奋斗、为国争光也更是人格成长的一部运动题材影片。1985年的《青春祭》是散文式电影中的出色之作,影片一主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视听的影像化,影片纪实风格浓烈。

3. 王家乙

【答案】王家乙(1919-1988),电影导演。王家乙导演的影片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以抒情见长,风格明丽、手法细腻; 对喜剧处理流畅、明快、富于浓厚的生活情趣。代表作有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五朵金花》01959)、表现彝、汉民族情谊的《达吉和她的父亲》C1961O 《五朵金花》在1960年获埃及第一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

4. 《神女》

【答案】《神女》,1934年联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阮玲玉、黎铿主演,是30年代中默片的杰出之作。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现实揭露与批判性。通过一个身处下层,受尽屈辱的女子宁愿忍气吞声,承受身心俱受摧残企图抚养孩子成人,却还无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对社会的不公、道义的丧失和黑暗压迫的无处不在做了血泪的控诉。深刻的社会批判力度更多是从独特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神女》在一个相当清晰的人物故事中表现出了人生的复杂内涵。

5. 《青春祭》

【答案】1985年张暖忻执导的《青春祭》是散文式电影中的出色之作。影片主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视听的影像化,影片纪实风格浓烈,但是又不仅仅停留在纪实的层面,而是融入了创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注重主观意义的挖掘,提出了创作者自己的思考:在傣乡这样清纯、平静、美丽的地方,青年一代悟到了应该勇敢地面对诚恳的爱情,懂得了真诚待人,明白了应该保持无私的奉献意识,学会了面对生活苦难的勇气。

6. 《春苗》

【答案】“文革”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导演谢晋、颜碧丽、梁廷铎,李秀明饰演田春苗。影片产生于“文革”后期。由于国内多年缺少新的故事片,它的推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将对“赤脚医生”这一“文革”中“新生事物”的歌颂与跟“走资派”作斗争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文革”时期艺术作品普遍具有的特点。不过,影片对田春苗热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品质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但由于特定的意识形态的渗入,这个形象成为“文革,,时期电影人物形象的突出代表。

7. 黄建新

【答案】黄建新是第五代电影人中出色代表之一,是艺术埋想阐释和关注社会现实结合较好的典型,他对新时期都市电影的探索表现,是具有独特特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建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现实与电影理想相互关系的一种表征,即从对传统无所畏惧的反叛与创新开始,表现出努力实现个性理想的独特果决倾向,进而融合传统。他80年代就以《黑炮事件》的艺术探索突兀而出。90年代以后表现都市生活的《站直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说出你的秘密》《求求你,表扬我》等获得很高声誉。

8. 张石川

【答案】张石川(1899-1954),原名伟通,字蚀川,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最早的电影导演之一。他拍摄了: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1913年); 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揭露鸦片毒害的《黑籍冤魂))(1916年); 中国电影第一部比较成功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1923年); 引领电影市场风气以至不可收拾的武侠神怪连集片《火烧红莲寺》(1928年始); 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0年)等。这诸多第一,标识着张石川的不懈开拓创造的成绩。

9. 《林家铺子》

【答案】水华于1959年执导的影片,由夏衍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借一个小铺的破产过程描绘出3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纷争,揭示了当时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突出了社会意义,也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林老板形象。风格朴实含蓄、自然淡雅,民族特色浓郁,显出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底,于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10.《柳堡的故事》

【答案】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根据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土苹执导。影片新颖之处在于,这部描写战争时期军人生活的影片,不侧重大规模战斗的描写,而是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情感生活,写年轻人儿女情长而又不失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中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委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女主角陶玉玲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就成功塑造了“二妹子”的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美丽与情感的

象征。

二、简答题

11.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

【答案】国统区的“大后方电影”主要存在于武汉、重庆和成都,它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官方、半官方(民营官助)的电影制作机构主要有只个: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和西北影业公司

(后改名为西北制片厂)。“中制”从1938年1月到10月武汉沦陷的半年多时间里,拍摄了3部故事片,它们是:《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十》。还拍摄了50多部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卡通宣传片。抗战八年,国统区新闻纪录片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抗战故事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纪实性、新闻性。取材于抗战真实事件的故事片占到出品总数的将近一半。许多故事片中将有关的纪录片段落,剪辑穿插其中。第二,通俗性、简单化。内容比较单一,情节安排上形成固定的模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一一目睹日军暴行一一觉醒一一走向抗战一一取得胜利。影片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政治理念。

12.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案】(1)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 (2)艺术上的标新立异; (3)强烈的主体意识; (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13.简述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各家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观点。

【答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中,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

(1)1986年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率先提出“谢晋电影模式”这一概念,对谢晋电影模式口诛笔伐,提出重新评估和扬弃谢晋电影模式:

①所谓谢晋电影模式指:谢晋电影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服从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②谢晋模式文化密码指“情感扩张主义”和“俗文化的既定模式”。“情感扩张主义”即通过影片中人物命运故事,用“道德激情”感化、激励观众,使观众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俗文化的既定模式”即通过“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向观众提供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

③谢晋的“道德神话”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文化殖民主义下,训练养成的“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审美眼光和习惯”。

④谢晋一味迎合的趣味,与现代意识无关,传统文化心态构成谢晋模式的种族基础。谢晋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爱国主义背后是“某种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