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效果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1)在微观方面,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2)在宏观方面,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 媒介
【答案】媒介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邵培仁教授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3. 拉扎斯菲尔德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4. 多媒体
【答案】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5. 民主参与理论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小规模的、双向的、
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险或平等性。
二、问答题
6. 大众传媒在社会系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 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嚓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2)赖特的“四功能说”
美国学者C.R. 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发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
①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
②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力一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含义与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是一致的。
③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相对应的。
④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
(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W. 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力一面进行了总结。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
遗产传承归入政治功能的范畴,而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入一般社会功能的范畴。他的重要贡献是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
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指大众传播具有提高个人、群体和事物的社会知名度和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的作用。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指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总之,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社会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任何一种分类都不可能概括它所有的功能。大众传播既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社会功能。传播学研究的任务,正在于找到正确发挥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机制和规律,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消极功能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7. 解释学派的定义、研究兴趣及研究方法。
【答案】(1)解释学派的定义
解释学派是指传播学的一个研究学派,它注重探讨每一个受众个体给予被接受的讯息的独特意义,强调传播讯息对于个人的主观意义。
解释的范例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关注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理解世界,关注于在主观经验的层次上理解世界的基本性质。它在个体意识和主观性的领域范围内寻求解释,在与行为的观察者相对的参与者的关联框架的范围内寻求解释。
(2)解释学派的研究兴趣
传播学的解释方法强调传播讯息对于个人的主观意义。个人如何从媒体讯息中获得意义是解释研究的一个范例。由于注重个体如何“解读”媒体信息的问题,媒体传播研究发生了重要的新转折,一般传播学理论逐渐放弃了被动的受众的思想,并以异常活跃、异常有选择的受众概念取而代之,这种受众操纵着讯息,而不是被讯息所操纵。个人是信息内容的活跃的解释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他们是传播过程中完美的合作者。解释学派的中心问题是意义。
(3)解释学派的研究方法
对于讯息的解释,解释学派通常采用相对不那么有结构而更侧重定性的调查方法来进行研究,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解释研究往往是归纳的,从经验的层面移向理论的层面。理论能够确定研究的方向,但是理论通常并不被用来获取用于检验的特定假设。解释的方法具有某些弱点,例如在实地进行大量记录的困难,以及通过文字的形式处理、概括大量定性资料的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