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713卫生管理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权力的种类及作用是什么?
【答案】(1)权力的种类
如果细加分析,可将权力的基础分为5类。
①惩罚权。它来自下级恐惧感,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惩罚他,使他痛苦,使他不能满足某些需要。
②奖赏权。它来自下级追求满足的欲望,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奖赏他,使他觉得愉快或满足某些需要。
③合法权。它来自下级传统的习惯观念,即下级认为领导者有合法的权力影响他,他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影响。
④模范权。它来自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即下级相信领导者具有他所需要的智慧和品质,具有共同的愿望和利益,从而对他钦佩和赞赏,愿意模仿和服从他。
⑤专长权。它来自下级的尊敬,即下级感到领导者具有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和专长,能帮助他指明方向,排除障碍,达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属于职位权力,模范权和专长权属于个人权力。这几种小同的权力对下级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和个人满意程度是不同的。
(2)权力的作用
①惩罚权可以使下级基于恐惧而顺从,但这种顺从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内心则不一定受到影响。为了维持这种顺从,领导者必须时常监督下级是否照他的指示去做。如果发现下级不遵循行为规范,为了维持恐惧,一定要加以惩罚。
②奖赏权是采取奖励的办法来引导人们做出所需要的行为。其效果要比惩罚好,可以增加领导者对下级的吸引力,也能引起满意,并提高工作效率,但这种办法的激励作用要视奖励值的大小和公平性如何而定。奖赏权不利的一面是容易引起本位主义,使下级缺乏整体观念和长远观念,过分使用这种权力还容易形成人们对金钱的依赖心理。
③合法权是指下级基于习惯、社会意识和某种责任感所引起的服从,但这种服从不能导致较高的工作水平和个人满意的感觉。下级接受这种权力还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领导者的赞扬、大家的接纳和认可,满足安全和亲和的要求。
④模范权和专长权一般都能引起公开和私下的顺从、内心的信服,由此而来的影响力也比较持久。
2. 能力差异对管理有什么启示?
【答案】研究个体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差异,有助于管理者发现人才,量才用人,合理分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境界,提高组织活动的绩效。为此,组织管理活动中要注意处理好下列问题:
(1)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
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确定所需要的能力标准,谋求最适合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能提高下作绩效。
(2)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高工作绩效对能力的要求,取决于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管理者一般必须具备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技术业务能力。但处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上述三种能力要各有侧重。
①担任高层职务的管理者应侧重于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等组织管理能力;
②担任基层职务的管理者应侧重于业务、技术、事务性能力; 同时他们又都应该兼顾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的能力与工作、职务的匹配,可以实现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同步提高。
(3)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类型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普遍的。用人艺术的关键是发挥人的能力优势,使不同类型的人优势互补。
(4)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员工培训己成为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人的两种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各类组织工作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而员工能力结构义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依据人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地组织培训,以有效提高员工的能力。
①通过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来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一般能力;
②通过不断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提高人们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事务性工作能力等特殊能力。
以此来保证组织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使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持续发展的源泉。
(5)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制度。
人的能力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尽管心理学对能力测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能力测量仍然会有很大的误差。因此,既要注意通过各种专业测试和定向培训精挑细选,又要注意通过有效的业绩评估使人才脱颖而出。
任何组织活动,无论是具体的作业工作,还是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靠人去工作,主要是靠人的能力去工作。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差异,力求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
挥。
3. 说明社会知觉的含义、类型及其对组织行为研究的意义。
【答案】社会知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来的。
(1)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对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知觉并不是停留在被感知者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行等外表上,而要依据这些人的外部特征知觉对象整体的另一部分一一内部心理状态。
(2)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即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等。
①对人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人的外部物质特征包括容貌、穿戴、仪表、风度、举止、言谈等,这些都是知觉的对象。对人的知觉既受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影响,也受知觉者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主要以人的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这种感知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会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友好的、一般的或者对立的情感。
③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一个思维健全的正常人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要知觉周围的人和事,也要知觉自我,即自悟。两个过程同时交错进行。自我知觉与知觉别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④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充当着某些角色。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每一天的人际交往中,把握住各种角色知觉,掌握住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使人的行为合乎规范。
(3)社会知觉对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人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个性等,主体与客体双方的关系、相对地位、思想方法、社会经验和知觉对象行为的真实程度等,都会影响社会知觉的准确性。这使社会知觉产生错觉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通过对社会知觉以及社会知觉错觉的研究,可以为组织行为学中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以及组织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同样,有效的组织行为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社会知觉。
4. 统一指挥原则有什么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