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西方美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鲍姆嘉通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 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们对于美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鲍姆嘉通与黑格尔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1)区别
①两者的美学研究对象不同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规律,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所研究的规律可以应用到一切艺术,“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他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领域之外,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形态。可见,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艺术美。
②两者的美学定义的侧重点不同
鲍姆嘉通重感性。他不满意以往的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的贬低和轻视,注重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因此,他提出了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由此可见美学虽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提出的,同时也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
黑格尔重理念。他在《美学》开始就宣布他“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是艺术的美”,并且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这样,他就把美学的范围界定下来,排除了“自然美”。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对美的定义:“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舂。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称作“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2)联系
鲍姆嘉通鼓励感性认识以及在目的论上,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也明显受到他的影响,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处时代的形式主义和感性主义在当时美学界以至在现在的资产阶级美学界都是占优势的。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就是要驳斥这种风靡一时的形式主义和感性主义,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和理性的内容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同时他们都强调美学是对艺术的研究,都不排斥艺术中的感性和理性因素。
2. 简述但丁的文艺思想。
【答案】(1)诗为寓言说
①但丁的文艺理论主要地见于两部著作:给斯卡拉族的康•格朗德呈献《神曲》的《天堂》部分的一封信和《论俗语》。
②但丁的文艺思想显然还带有中世纪经院派神学的神秘气息和烦琐方法。
③但丁认为文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他没有把美和善看作一回事,主张文艺在内容上要善,在形式上要美。
(2)论俗语
①但丁的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论俗语》。
②“俗语”是指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即拉丁语相对立的各区域的地方语言。
③但丁首先指出“俗语”与“文言”的分别,并且肯定了“俗语”的优越性之所以抬高俗语就是要文学更接近自然和接近人民,具体表现:
a. 依但丁自己的解释,他“筛”字的标准完全看字的声音。
b. 但丁所要求的诗的语言是经过筛沥的“光辉的俗语”,他主张诗歌应该从保姆学来的语言为基础,经过筛沥,沥去有“土俗气”的因素,留下“最好的”,“高尚的”因素。
④但丁在《论俗语》里侧重的是词汇问题
但是他也顺带地讲到诗的题材,音律和风格的问题,并把风格分为四种:
a. “平板无味的”,即祜燥的陈述;
b. “仅仅有味的”,即仅做到文法正确;
c. “有味而有风韵的”,即见出修词手段;
d. “有味的,有风韵的而且是崇高的”,即伟大作家所特具的风格。
3. 试比较《日瓦戈医生》和《静静的顿河》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答案】苏联反映十月革命这段历史的长篇小说中,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属于悲歌,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则是哀歌。二者的写法不同,格调各异,共同组成了那个时代的完整画面,各有明显的价值。
(1)《日瓦戈医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一生诗歌与小说创作的总结。小说头绪繁复,主要以日瓦戈和情人拉拉为线索,串联出一批人物,意在展现其社会和家庭两个主题. 日瓦戈在父母双亡后。10岁时被托给一位教授抚养,与教授之女冬尼妞自幼相伴. 长太后分别学了医学和法律,大学毕业即结婚生子,
①小说很好地表现了社会主题
作者通过十月革命和内战前后十年的经历,塑造了一位诚实、正直,但思想极为矛盾的俄国旧知识分子形象。日瓦戈医生熟谙旧俄的腐败,所以由衷地欢迎十月革命,称之为“从未有过的壮举,历史上的奇迹”。但他对革命后的战乱和困境颇感迷惘,对无论白军还是红军的暴力都表示反对,反映了旧知识分子内心矛盾和曲折经历。作品描写了革命暴力的失误和造成的惨相,较对军入和多方面地表现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革命时期社会付出的沉重代价,作者的写作方法与以往的这类作品不同,别具一格:虽然仿是现实主义,但已不局限于此了,而是加入了许
多非现实主义的成分,例如象征、意象、浪漫主义等等.
②小说细膩地描写了家庭情感问题
书中更为震撼人心的,是日瓦戈和拉拉曲折的爱情故事。其中,不但日瓦戈在社会动荡之中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事业、家庭,直至个人生活都无能自立,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拉拉尽管美貌出众,异常真诚,但在少女时被诱骗,婚后又被弃,并因为帕沙的政治“问题”而受牵连,竭力逃避被抓捕,这样两个具有敏感心灵的人遭遇在一起,两情相悦,互相理解。一个是理想幻灭、有才华却不得施展而厌倦革命和战乱;一个是美丽善良,私生活上却屡遭厄运,为避免受政治株连而躲避革命,恰似“红颜薄命”。他们在乱世中碰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激荡人心、引人同情的爱情场景。
⑵《静静的顿河》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在《静静的顿河》中,尚洛霍夫以悲悯的情怀,通过描写主人公葛利高里与时代的复杂关系,从普通人的角度反观大时代里的大变动. 从而唱出了一首人道主义的悲歌。《静静的顿河》全书四部八卷,140余万字,据统计共写了434人。而在这样宏大的篇幅中,主人公葛利高里的命运始终处于小说的中心位置。
①篇幅宏大,人物众多
《静静的顿河》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称得上是史诗性作品。小说全面概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的整个时代风云变幻,既描写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也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厮杀,同时还描写具有浓厚多土气息的哥萨克人的劳动、爱情和日常生活。
②人物上至将军统帅,下至一般群众,都塑造得很有个性
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尤为鲜明生动。沉看干练的施托克曼,对革命忠心耿耿的彭楚克,勇敢乐观而又鲁莽偏激的珂晒沃依,令人掩卷难忘。彼得罗的顽固粗野,米琪喀的下流残暴,李斯特尼茨基的阴险狡滑,也都鞭辟入里。妲丽证肮脏无耻,阿克西尼並热情砍荡,娜塔莉亚善良庄重,杜妮亚希珈天真活泼,这几个哥萨克妇女则描写得各具特色。
③小说对顿河草原的仕丽景色的描绘,对哥萨克人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非常出色。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坚实的艺术功力。
4. 简述别林斯基的思想转变问题。
【答案】(1)别林斯基思想发展的两个时期
①四十年代以前,是黑格尔的影响占上风的时期,这期著作以《文学的幻想》(1834),《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的中篇小说》(1835),《智慧的痛苦》(1840)和《艺术的概念》(1841)为代表;
②他的思想成熟期,现实主义思想占上风的时期,这期著作以《论普希金》十一篇(1843〜1845),《给果戈理的信》(1847)和《1847年俄国文学评论》(1848)为代表。
(2)普列汉诺夫关于别林斯基美学观点的“完全的转变”的看法
①普列汉诺夫承认别林斯基早期确实相信过纯艺术论,但并不主张诗只须顾形式而不顾内容; ②他在早期从黑格尔哲学所吸取的是它的“绝对理念”一方面,忽视了它的辩证发展的历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