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19管理学与政治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危机预警

【答案】公共危机的预警,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2. 行政立法

【答案】行政立法,指政府行政机关为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公共行政事务或与公共行政活动有关的事务的、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制定、颁布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颁布的地方政府规章。它们都是政府行使立法权的结果,属于广义上法律规范的范畴,是我国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3. 调仟

【答案】调任指公务员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从其他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到公务员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公务员机关任职的活动,‘自涉及公务员职务关系的产生或消失。

4. 办公室管理

【答案】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办公室管理即依据办公室内在活动机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办公室中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四个要素:①明确的组织目标; ②服从自己目标的运转方式; ③管理人员; ④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

5. 行政领导者职位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体。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6. 行政沟通

【答案】行政沟通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政治学家们指出:发挥信息传播作用的沟通网络,可被称为“政府的神经”,并指出整个政治学的内容都可从交流出发,根据信息以及产生信息和决定其影响力的因素来重新认识。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二、简答题

7. 简述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内容和方法。

【答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概念的含义。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常见的标准分类方法包括层次、性质和对象分类法三种。

(1)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内容

标准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大体上可分为标准化技术、设施、术语和标准化管理过程等四部分。 ①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整个行政信息管理的重点,是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保证;

②标准化设施是行政信息活动的物质基础;

③标准化术语是指术语的标准化,对信息活动中某一事务或过程的称谓或代号的标准化和国内术语的统;

④标准化管理过程是使行政信息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规范化的程序进行。

(2)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的方法

①简化法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定领域需要的标准化方法; ②统一法是把同类事物的不同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的标准化方法,强调归一;

③组合法是将两个以上具有特定信息资源功能的单元,按预定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新功能单元或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④综合法是对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其相关要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某一标准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⑤程序化法是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严格逻辑关系形成规范化程序的标准化方法。

8. 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的区别

行政学领域中的行政发展则是以第_次世界大战后对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为基础展开的。对于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之间的关系,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者的因果关系上,也就是行政发展导致发展行政还是发展行政导致行政发展的观点差异。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首先,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是两个不同的行政过程。行政发展是一种以自身(行政系统)为诉求对象的行政过程,其基调是改革,即通过行政系统的改革向更高级状态过渡的过程。而发展

行政则是一种以社会系统为诉求对象的行政过程,其基调是促进,即通过行政系统对社会系统的能量释放促使社会系统往更高级形态发展。

(2)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的联系

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之间存在着相互衔接、承前启后、互为因果的关系。以社会需求为研究起点,行政发展先于发展行政,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即行政发展是发展行政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行政系统自身得到了发展才能向外辐射能量带动社会系统的发展。但是,行政系统向社会系统辐射的能量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的能量一起发生作用,才导致社会系统向行政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引发新一轮的行政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又可以将行政发展理解为发展行政的日标和结果,即前者是果,后者是因。由此可见,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导致另一方的变化。正是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的交替进行,使得能量得以在社会系统与行政系统之间顺利循环,带动并推进了行政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向前发展。

9. 简述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答案】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社会向政府提出了大量的需要采取行动的要求,而在这成千上万的要求中,只有少量受到政策制定者的注意,那些被决策者所关注并感到必须加以处理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一般地,将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治领袖

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2)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人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政党、政治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在我国,这些政治组织主要是政府、政党、工会、妇联和青年组织。

(3)代议制

这是形成政策议程的一个基本途径。代议制是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代表大会和议会(国会)等,反映各自所代表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就有关社会问题形成各种议案、提案、建议等,以引起政府关注或要求政府列入议程。当然,政府采纳是有条件的,通常是根据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价值判断决定取舍的。在多数国家中,代议制是建立政策议程的最主要、最正式的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基本形式。不少有关国计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是首先由人大或其常委提出来,而后纳入政府议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