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就智商等于( ) 与智商的比值。

A. 教龄

B. 智龄

C. 教育商数

D. 实际年龄

【答案】C 【解析】

2. 难度P 值越接近于0或接近于1,越无法区分被试者之间能力的差异。相反,P 值越接近于0.50,区别力越高。为了使测验具有更大的区别力,应选择难度在0.50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各题难度应在( )之间。

A.0.50±0.10

B.0.50±0.20

C.0.50±0.30

D.0.50±0.40

【答案】B

【解析】当难度接近于0时,被试的分数接近于0, 当难度接近于1时,被试的分数都接近于满分,因此都无法区分被试者之间能力的差异。当难度在0.5左右时,被试的分数会呈现常态分布,测验能够获得最大的区别力。

3. 某儿童所得的比率智商为90, 表明其智力发展( )。

A. 正常

B. 迟缓

C. 超常

D. 都不对

【答案】B

【解析】比率智商是将被试的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比较,即如果被试的心理年龄大于实足年龄,即IQ>1,则认为被试的智力发展迅速,如果被试的心理年龄小于实足年龄,即IQ<1,则认为被试的智力发展迟缓。如果被试的心理年龄为实足年龄相当,即IQ=1, 则认为被试的智力发展正常。

4.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属于的测验类型是( )。

A. 学绩测验

B. 能力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

D. 人格测验

【答案】A

【解析】学绩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其特点是,经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学绩测验的分数就高,没有经过训练,其测值应该几乎为零。科举考试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经典典籍的掌握,属于学绩测验。

5. 在概化理论中,公式

对误差方差)表示的是( )。

A.G 系数 B. 系数

C.CV 系数

D.W 系数

【答案】B

【解析】用相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G 系数,它是测量目标的有效变异占有效变异与相对误差变异之和的比值。用绝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系数,它是测量目标自身的分数变异在全体分数变异中所占的比率,由绝对误差估计出来,计算公式为:

6. 考查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程度的效度是( )。

A. 同时效度

B. 构思效度

C. 预测效度

D. 内容效度

【答案】B

【解析】构思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及解释的程度如何。

(其中,为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为绝

7. 测验的难度分布一般以( )分布为好,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人都区分开来,并且区分得比较细致。

A. 正偏态

B. 负偏态

C. 正态

D. 二项

【答案】C

【解析】由于人的心理特性基本上是呈常态(正态)分布的,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又大都以正态分布为前提,因此大多数测验在设计时希望分数呈现常态分布的模型。分数呈常态分布表明项目难度适中,测验的平均难度为0.50左右,可以对全体被试作最大限度的区分。

8. 在370名被试中,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各100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1题的有80人,低分组答对的有30人,该题的区分度是( )。

A.0.80

B.0.30

C.0.50

D.0.55

【答案】C

【解析】在具体估计项目区分度时,我们常常用其他指标替代实际能力水平,主要包括鉴别指数和相关法。下列式中:D 为鉴别指数,为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为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项目鉴别指数

9. 一个测验题目“尽可能多地列出曲别针的用途”,通常用于测量( )。

A. 聚合思维

B. 发散思维

C. 记忆

D. 批判思维

【答案】B

【解析】发散思维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求得新的答案,答案的数目通常是多而广的。

10.按( )分类,可将测验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A. 测验的功能

B. 测验材料的性质

C. 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

D. 测验的方式

【答案】A

【解析】按测验材料的性质,测验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操作测验,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