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郑玄《礼记注》据境释义探究 (提要) 主题词:《礼记注》 郑玄 训诂 据境释义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理论上界分了语言和言语,对训诂学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作为文献语言,必然要适应它所根植的土壤,受到言语环境和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语境和语义间具有相互依从,彼此制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据境释义指运用据语境对词义的制约、显示作用来解释文献词义的训诂原则,揭示出文献的言语义。其表现形式为随文释义之法。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虽然支离,散碎,但反映出言语中大量普遍存在的语言素材,对于系统深入地研究文献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汉代,是训诂学的昌盛时期,一代宗师郑玄继承毛传以解释词语为主要对象的传注体例,博采众长,其随文释义之法,独具一格:讲求语言实际,注重语境作用,循文立训,准确探求诠释文献言语中的词义、句义。本文试图运用国内外语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探讨郑玄《礼记注》的据境释义训诂实践,以求对随文释义之法取得更深刻的认识,确立随文释义的训诂学史地位。 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 绪论 。 郑玄《礼记注》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成就首屈一指。但迄今为止,对《礼记注》的据境释义训诂实践作全面研究的甚少。本文拟从言语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探讨《礼记注》据境释义的训诂实践。 第二章 据言语环境释义 郑玄对一般词汇的训释主要根据文献言语环境即据某言语前后相邻的词语、句子或篇段对言语义的提示、显示或确定作刷来释义,具体方法有四种: 一、据辞例释义(包括对文、连文、互文) 二、据修辞手段释义(包括比喻、借代、委婉、省文) 三、据词义搭配关系和语法组合关系释义 四、据前后句(段)中词义、句意映证词义 第三章 据社会文化环境释义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词汇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性及民族性,郑玄注重对文化词汇的训释,从以下三种具体方法着手进行的: 一、深谙历史事实释义 二、通晓古习古制释义。《礼记注》在这方面的突出之点是:深入言语的特定文化背景、认识物质特性、制度情形、风俗习惯,准确地辨析文化词义的微殊,显示出古代丰富的文化风貌。从七个方面分类进行探讨。 1、辨析反映器具类文化的同义词 2、辨析反映婚嫁礼俗文化的同义词 3、辨析体现建筑宫室车马文化的同义词 4、辨析反映卜筮、祭祀文化的同义词 5、辨析揭示礼节、朝聘礼制的同义词 6、辨析反映沐浴、膳羞文化的同义词 7、辨析反映耕获、田猎文化的同义词 三、通识古人思维、心性释义 第四章 郑玄《礼记注》据境释义的贡献 郑玄《礼记注》突破前人的局限,从实践上确立了据境释义的训诂原则,其据境释义的体式完备,方法臻於完善,在训诂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1、建立据言语环境释义的训诂方法。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互文”、“连言”、“省文”、“借代”等概念,据此比较互证解释词义。其次已揭示出大量语法关系对词义的限制和影响的用例,说明作者已不自觉地对语法现象有了初步认识。 2、确立据社会文化环境释义的训诂方法,尤其在辨析词义上,无论是辨析之精还是数量之多,都超出前人,并注重因声探语源比证于社会文化环境,充分体现出训诂文化阐释的功能,对后世的训诂发展影响深远。 3、揭示据语境的多种释义功能,表明据境比较互证释义之法在训诂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训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