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述生产率的重要性?
【答案】(1)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生产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所耗资源总数。生产率是衡量投入与产出比、考核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生产率高表明投入带来了高产出,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生产率低意味着投入带来的产出较少,效率低下。
(2)生产率的重要性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当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减少资源的消耗而增加产出,降低商品的价值量。虽然商品生产者并不能因此获得额外利润,但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平均社会成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入、提高产出,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进社会福利具有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增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在劳动者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降低,人们用相同的货币量较以前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生活资料。
2. 传媒行业的特殊性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①“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 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 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②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a. 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 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 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 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c. 由于个体的偏好不同,媒介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随机性很高的动态过程,媒介内容消费的时间、地点、场所、受众群范围和受众间互动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价值实现,并且随着传播范围和偏好结构的改变,最终的价值确认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
(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的不同
①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需的有形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
②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3. 与风起云涌的国际传媒并购相比,当前中国的传媒并购面临的问题哪些是具有共性的? 又有哪些中国国J 清语境下需关注和注意的特殊性?
【答案】与当前国际传媒并购相比,我国传媒并购虽然规模远远小于国际传媒巨头,但并购己经开始。而且,中国国内的并购,尤其是互联网的并购,也牵涉到国际传媒企业的利益。比如很多国内的网络传媒公司,都有国际传媒的股东,比如2012年以前阿里巴巴的股权构成包括谷歌40%,日本软银20%。在传媒并购中,我国媒体既面临国际传媒存在的普遍问题,又要面临由中国国情导致的特殊问题。
(1)传媒并购面临的共性问题
①贪多图大心理的陷阱
在资本运营活动中,企业决策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盲目追求扩大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大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有技术方面的限制、市场方面的限制、资金方面的限制。在产权理论出现以后,经济学家还认为企业的边界受企业内部边际交易费用和企业外部市场边际交易费用的限制。总而言之,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应盲目,不应随心所欲。
②财务风险的陷阱
规模越来越庞大的集团并购,涉及的资金动辄以数十亿、数百亿计,收购公司很难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完成,必须通过负债融资,而且不可能以单一的负债融资方式解决。高债务带来高利息费用,从而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并购后的企业预期利润下降,就会使收购者因债务过于沉
重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的下降和每股收益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使得企业的市场价值下跌,企业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
③整合失败的陷阱
并购方根据并购协议取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控制权,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战略整合过程,整合效果的好坏将更直接地影响企业资产重组的效益和并购后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战略整合,是指并购传媒根据并购双方的具休情况和外部环境,将目标传媒纳入其自身发展规划后的战略安排或对并购后的传媒整体经营战略实行调整,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或协同效应。
事实上,在许多著名的并购案例中,接近一半的案例以失败告终,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并购后未能实现有效、迅速的整合。因此,企业并购中面临着整合失败的危机,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2)中国传媒并购面临的特殊问题
中国国情语境下需关注和注意的特殊性包括:政策层面,要研究国家关于市场经济的条纹法律、政策动向等。人才层面,由于传媒领域的并购才刚刚兴起,我国缺乏相关人士运作并购案,管理并购后的企业的高端人才,所以企业在并购同时要网罗一批懂的并购,并且懂得中国国清的金融和管理人才。
①政策层面
a. 我国传媒行业基本上是处于地方或行政分割状况,地方行政化的管理成为传媒并购重要的阻碍,地方保护主义往往将传媒并购扼杀在摇篮里。
b. 我国传媒集团化程度不高,以行政手段捏合在一起的传媒并购,没有充分发挥媒体并购优势,很难在市场经济下有更快的发展。
c. 我国媒介集团化的一大弊端就是仍然处于一种简单叠加式的发展状态,传媒集团呈现给旁观者的只是一种貌似庞大的假象,实际上缺乏一种内在灵活度和市场竞争力。
②人才层面
我国传媒尚缺乏成功的并购经验,行政管理体制也制约了传媒按照市场逻辑开展并购,导致传媒业不重视管理、金融类人才的培养,缺乏懂并购、会运作的专业人才。
4. 什么是“规模经济”? 传媒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为,长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
(2)媒体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的获得来自由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下降、经营管理费用的下降和对规制环境的正面影响等。媒体实现规模经济原因如下:①可以使用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是指投资形成的某种有专门用途的资产。②可以利用更大型有效的先进技术设备。③增强与各生产要素供应者以及媒介产品买方的市场谈判力。④网络外部性提高规模大的媒介对消费者的价值,更能吸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