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 发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意义学习

D. 机械学习

【答案】B

2.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 )。

A. 成熟

B. 平衡

C. 练习和习得经验

D. 社会经验

【答案】B

3. 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奥苏伯尔同化论中的( )。

A. 派生类属学习

B 上位学习

C. 关系类属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B

4. 在学习“gas —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 —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

A. 精细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计划监控策略

【考点】学习策略的含义。

【答案】A

【解析】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也就是说人们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己有的

知识使信息合理化。具体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缩写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限定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像、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等。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主要有画线、复习策略等;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列提纲、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图和列表格等。计划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

5. 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

A. 皮亚杰的“童道德判断研究”

B.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D. 李伯黍等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答案】C

6. ( )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

A. 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B. 学生的智力水平

C. 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D. 定势

【答案】A

7.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

8.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 原型启发

B. 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答案】C

9. 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建构主义

B. 激进建构主义

C. 皮亚杰理论

D. 信息加工理论

【考点】不同学习的理论。

【答案】D

【解析】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 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 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就是说,信心加工理论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说,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知识的表征过程中是被动地,所做的只是将外部的东西移到脑袋中去。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建构主义则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即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10.赫尔认为( )与生理需要状态相伴随并和有机体的生存有直接关系。

A. 原始内驱力

B. 生理内驱力

C. 继起内驱力

D. 心理内驱力

【答案】A

二、简答题

11.个体发展的含义

【答案】(1)个体的生理发展

个体的生理发展又称为生物因素的发展,即个体活动的生理调节机制方面的变化。生物因素包括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这些生物因素与构成人类个体的特殊的生命物质直接相连,属于人类个体的自然实体方面的变化。

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生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卵子受精开始到出生、成长直至死亡为止这一过程中的生理因素的变化。狭义的个体生理发展指人类个体出生时起到生理上发育成成人的过程中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成熟变化。

(2)个体的心理发展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活动的心理调节机制方面的变化。个体的心理调节机制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心理因素构成,其中包括活动的发生机制(即动机因素,包括认识与情感)、动作进行的监控机制(即内外反馈)以及作为个体心理特性(能力与品德)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