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艺术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未若文章之无穷。”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司马迁
C. 杜甫
D. 曹丕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它是魏晋时期文学理论的发韧之作,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文章学专著。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国家; 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曹丕已开始将写文章与对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
2.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笪重光
B. 郑板桥
C. 齐白石
D. 顾恺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笪重光的著作《画荃》,它是笪重光画论思想的精髓。这段话的大意是:空境很难得之,只有实在的景物去除了,空灵的景致才能浮现于画面; 神妙也不是靠画得来,只有真境隐去,神妙之境才能被感觉的到。当位置安排不和谐时,有画的地方反而是处处皆病; 只有当虚实相互生发时,虚处无画之地才是通篇之灵境妙地所在。人只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结构? 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案】(1)艺术作品结构的含义
艺术作品的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结构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安排构造,将艺术作品中的各个部分结合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2)艺术作品结构的构成
艺术作品的结构主要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①剪裁。是指对素材的选取和详略的安排,即根据作品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部分,并由此决定它的详略多寡。
②布局。是对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通盘考虑,既有全局性的整体安排,也有局部性的具体构想,布局在造型艺术中尤为重要。
③衔接。是指部分和部分之间的有序连接、巧妙安排,衔接恰当可以给人流畅自如、水到渠成的愉悦感,衔接巧妙则能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感。
4. 试述艺术流派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艺术流派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具体表现为:
(1)要有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
一般来说,这个艺术家群体中必须有一两个有威望、有成就的优秀艺术家为代表和核心,周围再结集一批他们的追随者、志同道合者。
(2)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的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审美主张、创作原则等
思想倾向的进步与否,艺术见解、审美主张的相近与否,是艺术家群体结合的思想基础。此外,创作原则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它往往决定艺术风格的相近,而风格相近是形成艺术流派最主要的标志。
(3)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艺术实践、艺术作品
艺术流派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为基础,缺乏众所公认的、有质量、有影响的艺术实践和作品,这种流派是空有虚名、绝无生命力的。只有理论主张而缺乏创作成就的“流派”,不会有生命力,反之,即使理论主张方面比较薄弱,但在艺术成就上十分突出,那么人们仍然会把它们视作流派,并代替艺术家本人,为他们总结艺术经验。
5. 什么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答案】(1)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内涵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①“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地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②“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③“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
6. 简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答案】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为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影视中,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使得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 艺术的指导性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虽然最初人们发明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只是为了纪实与传播,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艺术应运而生。艺术诞生之后,便有了艺术的思维与创造方式。人们运用这些方式创造出思维的成果,之后便又需要技术去实现它。二者相互促进,交替成长。
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电影艺术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影视特技、数字电影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数字电影著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损、廉价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传统电影也争相运用新的数字技术面向数字电影发展着。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前沿,好莱坞在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世界前列的。正是数字技术拥有着传统技术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特效不再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渗入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在电影中的运用,数字特效不仅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也为它带来全球无数的票房。
②电影艺术对技术的积极影响
电影艺术特别是表现未来题材的电影如科幻片,以及大量呈现虚幻想象场景的浪漫主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受到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方式的启发,会出现新的技术思维甚至技术成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电影都呈现了当今还未出现过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成就,受到电影的启发,科学家正努力实现太空技术,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2)技术与艺术并不对立,只是具有阶段主导性
①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是交替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