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1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2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1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40
一、名词解释
1. 研究主题
【答案】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显得相对宽泛,也更有一般性。一般来说,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2. 连续接近法
【答案】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小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3.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答案】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现存的统计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资料,要从各种调查统计部门所编制的现存统计资料中,选择最适合研究者的研究问题、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力的资料。
(2)比较与分析资料,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比较,特别是比较那些基于较小的单位的合计资料中的信息。在现有统计资料本身的结构中去比较,在不同的比较中去发现、发掘和利用,特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
(3)说明资料来源,研究者必须对所用资料的各种注释、总体基础以及测量指标的确切类型等都有明确的认识,一定要准确地记下资料的来源和出处。
4. 随机指派
【答案】随机指派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随机指派的逻辑和程序十分简单,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如下三种:
(1)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每一个具体的对象是去实验组还是去控制组;
(2)简单地按单双号来决定每一个对象是去实验组还是去控制组;
(3)按照排列的顺序或实际抽取实验对象时的先后顺序来决定。
5. 实地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
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6. 研究命题
【答案】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所不同。
,的确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这是它们有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些相近的原因; 但社会研究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史为集中,也更为明确,这是它们之间有所小同的地方。
7. 文献
【答案】文献是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越来越多样化。因而,可以将文献定义为包含有特定信息形式的某种载体。
根据文献具体形式和来源的不同,文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及大众传播媒介;
(2)原始文献(又称为初级文献或第一手文献)和二次文献(又称为次级文献或第二手文献);
(3)现时性的文献和回顾性的文献:
(4)文字文献、画面文献、声音文献等。
8. 随机抽取
【答案】随机抽取即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
9. 经典实验设计
【答案】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4)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如果实验组差分(的绝对值)比控制组差分(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有影响; 如果实验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相等,则实验刺激的影响为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实验组差分比控制组差分小,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10.无结构观察
【答案】无结构观察是指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无结构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的结果也小具有统一的形式,观察所得资料通常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这种无结构的观察是实地研究中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测量? 有哪些层次? 每个层次的数学特征是什么?
【答案】(1)定义:所谓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2)测量主要有四个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3)数学特征:
①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它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②定序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 )或者( )
次;
③定距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可以进行加减运算,0没有实际意义;
④定比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可以进行乘除运算,有绝对零点。
1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在实地研究中,哪种观察更为常见?
【答案】(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
①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②局外观察又称为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2)在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都比较常见,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研究。
13.举例说明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答案】概括地说,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有着下列几个方面的差别:
(1)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