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掀起教育改革的热潮,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首位,主张在教育民主化的前提下使人的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解放。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受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民主意识不够,教育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导致学生失去了发挥创造性的实践机会,这对于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民主教学来实现。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民主意识,实施民主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民主教学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具体而有效地开展,成为摆在广大教育战线工作者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学、创造性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民主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特点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了民主教学程序,即:准备学习材料--组建学习团体--确定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讨论交流收获--概括总结成果--评价学习效果,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本研究的目的是"创设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相处、诚恳相待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心理安全,心灵自由,在这两个条件下,每个学生达到敢想、敢说、敢干,愿学、乐学、会学,能实践、会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便于具体地检验民主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提出五个实验假设,即:1)通过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2)通过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3)通过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4)通过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品质;5)通过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本实验研究采用平衡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原理计算分析,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实验结果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民主教学以后,实验班在学习兴趣、学习主体意识、生物学成绩、创造性品质、创造力倾向五个方面与对照班相比都有显著差异,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对实验前后呈现的差异,笔者结合现代教育学、创造性心理学原理进行讨论分析认为: 1、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其原因有:1)丰富的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奇异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的鼓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其原因有:1)学生有参与权调动了主体意识;2)学生有选择权提高了主体意识;3)学生有发言权增强了主体意识;4)学生有思考权发展了主体意识。 3、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其原因有:1)学生主动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的内化,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2)学生深入讨论,加深了对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习成绩3)面向全体,促进特长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4、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其原因有:1)强烈的主体意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意识的萌发;2)教师对学生的支持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热情;3)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愿望。 5、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其原因有:1)团体协作,优势互补,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创造能力;2)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通过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2. 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3. 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4. 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品质;5. 实施民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通过反思教学实验的全过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教师要有民主的思想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民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的协调配合;3.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课堂驾御能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4.民主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 本实验研究的创新之处及意义是:关于民主教学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侧重于师生关系方面,多停留于哲理分析,缺乏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民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体意识、学习成绩、创造性品质、创造力倾向影响的研究。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主教学含义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将民主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