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891单独考试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心理
【答案】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
2. 行政改革
【答案】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过程。由于国情不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也往往有别。因而行政改革的内容、力一式各有不同。就改革的基本类型看,行政改革有“调适型”、“转轨型”和“发展型”改革三种; 就改革的基本方式看,有“突变式”和“渐进式”两不中。
3. 伍德罗,威尔逊《行政之研究》
【答案】伍德罗·威尔逊,美国著名学者,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1887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也因此被认为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认为:
①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力一面。
②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
③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就从结构上否定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这一观点后来被古德诺发展成系统的理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此外,威尔逊还论及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尽管《行政学之研究》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
框架,一也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因其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因而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
4. 绩效导入
【答案】绩效导入就是进行绩效培训,为能保证绩效的持续改进,必须通过培养使管理者和员工具备相应的额能力。绩效导入一方面可以增进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管理的了解,尽可能减少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和由此造成的不良绩效; 另一方面可以让管理者和员工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技能,例如如何设定绩效指标、如何评分、如何进行绩效沟通等,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绩效培训时,组织应根据员下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流程。
二、简答题
5. 简述“职权说”与“根据说”
【答案】“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这是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的原则规定。关键是如何理解“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1)“职权说”的侧重点
“职权说”认为,国务院除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外,在不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在法律赋子的职权范围以内,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制定行政法规。
①“职权说”过分扩大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和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具有“过宽”的缺陷。事实上,承认国务院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其管理的实际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也就是承认在宪法和法律尚未有任何规定的条件下,国务院也可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因此,国务院根据其管理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难免出现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情形。
②“职权说”中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给定的“不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限制条件,并无实际意义。“职权说”运用“权利推定说”来理解宪法和法律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的原则规定,必然导致国务院行政立法违反国务院的国家机关性质和职权性质,导致国务院行政立法侵权。因国务院是国家执行机关,不是国家立法机关; 国务院的职权是依法所享有的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权,而不是创制行为规范的权力。
(2)“根据说”的侧重点
“根据说”认为,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制定行政法规的要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应有直接的“根据”,即具体授权。其缺陷在于:
①“根据说”过分缩小了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具有“过窄”的缺陷。因为“根据说”所主张的国务院行政立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授权立法”,没有明确授权,国务院就不能制定行政法规。
②“根据说”否定了国务院依职权在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在没有授权的条件下,但根据需要,又不得不制定更为详细、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政法规来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形。因为即使是法治原则,也并不排斥合理的和必要的政府自山裁量权。
(3)对两种学说的评述
“职权说”运用“权利推定说”来论证国务院依职权立法,必然影响或导致国务院取代国家
权力机关立法,形成多头立法、立法无序的状况,不利于发挥各国家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 同时,“根据说”由于需要具体授权,缩小了行政立法的范围,也不利于行政立法的实施。所以,行政立法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6. 简述政府部门的绩效改进和导入。
【答案】成功的绩效改进和导入,是绩效管理发挥效用的关键,员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及绩效的持续改进是现代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1)政府部门的绩效改进过程
①分析组织绩效改进要素,确定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找出两者间的差距,分析差距原因。 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合理的绩效改进方案,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施,如个性化的培训等。
③通过对绩效改进过程和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绩效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
(2)绩效导入含义及作用
绩效导入就是进行绩效培训,为能保证绩效的持续改进,必须通过培训使管理者和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绩效导入具有以下作用:
①可以增进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了解,尽可能减少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和由此造成的不良绩效;
②可以让管理者和员工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技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3)绩效改进和绩效导入的内容
①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改进和导入的前提。通过沟通,员工能全面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评价,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绩效沟通还能帮助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一系列的人事决策,如晋升、培训、调离等。
②设定绩效改进目标
政府部门的公共性决定它要对公众负责,所以与公民满意度相关的绩效改进日标处于优先地位。这种优先等级的确定将大大减少绩效改进中可能出现的主次不分,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③设定能力发展目标
能力发展目标是指那些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提供服务能力有关的目标。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目前情况,才能制定出绩效导入计划,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职务调整,或实行培训与再教育。从长远来看,管理者还应根据员下目前的绩效水平和长期以来的绩效提高过程,明确员下未来的发展途径。
④绩效改进和导入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绩效改进和导入方案需要细致全面的策划以及专家的指导。绩效导入属于学习与创新层面,对组织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应制订一系列的方案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此外,政府部门的绩效改进方案可向社会公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