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济南惨案

【答案】济南惨案是日本在山东济南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征讨张作霖,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和满蒙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东,占领济南。5月3日,日军向中国军民开枪,杀死国民政府公使蔡公时,中国军民死伤近八千人。济南惨案影响最深远的后果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国民族主义抗御外敌的使命就压倒了其民族国家的建设。

2. 科教兴国

【答案】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4. 废两改元

【答案】废两改元是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3月8日,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中央造币厂从3月起开铸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5.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

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6. 第三党

【答案】第三党是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为首的,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正式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基本立场是要在国共两党之外,结成第三种势力,经过第三条道路复兴中国革命,因而被称为第三党。1927年冬,谭平山、章伯钧、季方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表示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是第三党形成后最早采用的名称。该党与在海外的邓演达保持联系。1930年8月,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演达被选为中央干事会总干事,负责主编《革命行动》月刊。该党经过一番整顿以后,一度发展很快,曾建立十一个省区和三个市区的地方组织。第三党积极进行反蒋活动,特别是邓演达利用他以前在黄埔军人的影响,策动蒋系军官反蒋,给蒋介石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1931年8月,邓演达被逮捕,11月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邓演达的遇害,使第三党受到极大打击。此后第三党的成员,除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外,其他人继续坚持斗争,但在蒋介石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在狭小的圈子内进行隐蔽的活动。

7.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8.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 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 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 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二、论述题

9. 简述民国时期科学方面的成就。

【答案】(1)数学方面:涌现出大量人才,如研究拓扑学的有江泽涵、熊庆来、陈省身; 研究代数的有杨武之、曾炯、李宗华; 研究数论的有华罗庚; 研究几何学的有苏步青等人。

(2)物理学方面:1928年,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上海成立。物理学家吴有训对康普顿效应的研究、钱三强对铀原子核的研究、钱学森对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都作出了贡献; 在地球物理学方面,竺可祯的《中国气流之运行》根据大量观测资料,找出中国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涂长望的《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的关系》为我国长期天气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3)化学方面:1927年,吴宪研究蛋白质的分离及变性、抗体及营养等方面问题。1931年,中国化学研究全面展开,曾昭抡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成果颇多; 工业化学方面,侯德榜发明了新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这是中国人对工业化学的具有国际声誉的贡献。

(4)地理学方面:在气象地理学研究上,研可祯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编辑出版研究中国气候的基本资料。竺可祯写的《中国气候之要素》、《中国气候区域》为中国气候地理学的研究确立了体系; 在地质研究上,地质调查所先后在丁文江、翁文颧、李四光的领导下,推动了我国地质科学的进步。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1934年,丁文江、翁文濒等人出版了中国分省地图。

(5)天文学方面:民国建立后改钦天监为中央观象台,1934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建立天文台。1941年9月21日日全食时,我国组织观测队到西北进行观测,记录下了难得的资料。

(6)古人类学和古生物学方面: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骨和大量古生物化石,这在人类学和中华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上都有重大价值。杨中健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关于华北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著述,是我国古生物学的经典著作。

(7)考古学方面: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掘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弄清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年代关系,丰富了商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资料。

(8)桥梁工程方面:在茅以升主持下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成为我国近代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10.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答案】(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①中国人民反内战运动高涨

②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不得人心

③国民党内战准各不充分

④美国政府的调解与撮合

⑤共产党为促进和平建国,积极主动

(2)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