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_____,该城建于隋开皇二年,唐朝建立后,沿袭旧制,改名“长安”。
【答案】大兴城
【解析】古代城池在传统建筑中,城市建筑是最重要的一类。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大兴城,建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总设计师是宇文恺。全城面积为84.1平方公里,约为现存西安古城(明代建)的七倍半以上,全城由郭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城内划分为108个里坊(唐代增为110个)和都会(东市)、利人(西市)两个市场,南_比向有11条大街,东西向有14条大街,规模十分宏伟。唐朝建立后,沿袭旧制,改名“长安”。
2. 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是指连接竹简用的_____。
【答案】牛皮绳
【解析】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称为“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3. 孙子谈用兵,认为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杀伤和打击乃是最下策,能用外交、政治、心理威慑等手段取得胜利,才是上策,这就是“_____”。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
4. 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_____是一省范围之内的考试,参加者必须是秀才,考试及格就成为“举人”
【答案】乡试
【解析】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录取,其中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在秋八月,故又称“秋闱”。参加者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都叫
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中举以后,既可以继续参加会试,也可以担任教职,做学官,还可以参加大选,候补知县。
5. 《爱莲说》的作者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_____。
【答案】周敦颐
【解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我们道德品格的追求。
6. 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
【答案】世界屋脊。
【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又有除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之称。
7. 南宋理学大师_____创立的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朱熹
【解析】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宋明理学分作不同学派,书院中的“讲会”,就是不同学派的学术论争。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8.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_____。
【答案】灵渠。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 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9. 中国有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湖南的_____和四川的蜀绣。
【答案】湘绣
【解析】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10.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
【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从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11.《三国演义》巾的三个突出人物被称为“三奇”“三绝”,其中“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是_____。
【答案】关羽
【解析】《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12.《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_____。
【答案】兴
【解析】《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比、兴、赋三种。“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赋”则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
13.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话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14.中国思想史上,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15.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成书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答案】颜氏家训
【解析】到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出了一位教育家颜之推,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16.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创造了汉字。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