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国际金融(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错误与遗漏账户
【答案】错误和遗漏账户(
国际收支账户
运用的是复式计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会造成结账时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抵消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错误和遗留账户就是这样一种抵消账户,它归结了各种统计误差和人为差异,其数值与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相等,方向相反。
2. 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答案】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是指本国居民可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将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所需要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应遵照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基金组织时可选择协定第十四款作为过渡性安排。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一国若能实现经常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该国的货币就被列为可兑换货币。由于自由兑换的条款集中出现在基金组织协定的第8条,所以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被称为“第8条款国”。
3. 边际吸收倾向
【答案】国内吸收A 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重要账户。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最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国际收支平衡。
4. 经常账户
【答案】经常账户(CurrentAccount )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问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第 2 页,共 62 页 代入中,可以得到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的
⑴货物(
买的货物和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
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国居民转移到另一国居民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FOB )计价。 ⑵服务(
收入()。服务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问的两大类交易,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
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节性的短期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第二大类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⑶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应注意的是,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而非按照收入记载。 ⑷经常转移(
际资源或金
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将转移区分为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分别计入经常和资本账户。
5. 对外资产(External Assets)
【答案】对外资产是指存入国外的各种财产以及以外币表示的各种债权和其他权益等。主要包括:①外国货币; ②外币有价证券; ③外币支付凭证,如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存单、支票、本票、邮政储蓄货币; ④银行存款; ⑤其他外汇资金,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分配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银行间借款、政府援助贷款以及各种无偿援助、战争赔款、国外捐赠、汇款; ⑥在外国购置的小动产等。
6. 特里芬难题
【答案】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一一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
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的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己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
第 3 页,共 62 页 )。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
持。
7. 铸币平价
【答案】铸币平价是指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货币单位含金量之比。决定汇率的基础。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是通过货币的含金量表现的。各国发行货币都规定一定货币单位代表的黄金重量,叫含金量。外汇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的。这种依货币含金量计算得出的汇率称为铸币平价。但它仅是汇率的基础,而实际外汇买卖的交易汇率总是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由于在金本位制下,国际结算既可以用外汇进行,也可以用黄金进行,当汇率对本国有利时,就利用外汇办理结算,反之就改用输出入黄金来结算,汇率波动的上限为:铸币平价+黄金运费,即黄金输入点,这种围绕铸币平价的波动幅度不大,通常比较稳定。
8. 内部均衡
【答案】内部均衡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在国际收支均衡的分析中,斯旺第一次将内部均衡从外部平衡中分离出来,在斯旺看来,总需求是可变的,而总供给对应于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水平,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样的定义对内部均衡的束缚过于严重,与中国的国情也有所偏离。因此,对内部均衡仍然沿用斯旺的基本定义,即内部均衡反映了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但将内部均衡在时间跨度上进行拓展和细分,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二、简答题
9. 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这一分析方法与其他理论有什么区别?
【答案】(1)资本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对汇率产生了重大影响,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极为频繁而且波幅很大。这启发人们将汇率看成一种资产价格。这一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在分析汇率的决定时应采用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论。这一分析方法被统称为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为汇率理论的重要一派。
资产市场分析有三个假定前提:
①外汇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的当前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
②一国的资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币资产(主要是本国债券)市场和外币资产(包括外国债券和货币存款)市场;
③资金完全流动,套补利率平价(CIP )始终成立。
(2)与传统理论相比,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上存在两点不同。
①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对于普通商品而言,价格是供求曲线相交的结果,只有当影响供求的实际因素变动,例如收入提高后,价格才随供求的变动进行调整。而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反映的是对这一资产持有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换句话说,一种资产价格的变动,是由于整个市场改变了对该资产价值的评价,因此在供求关系很少甚至没有发生根本变动的情况下,
第 4 页,共 62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