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7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14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20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26

一、名词解释

1. 《天鹅湖》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四幕芭蕾舞剧,剧情取材于民间传说: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誓言拯救奥杰塔,但又险些被伪装成奥杰塔的恶魔女儿所迷惑,最终王子杀死恶魔,奥杰塔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偕好。舞剧用宏伟的交响音乐构思来构建,创造出“交响芭蕾音乐”的新体裁,为芭蕾舞剧音乐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

2. 门德尔松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交响音乐创作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始创浪漫主义钢琴小

,还写有清唱剧、艺术歌曲等。作为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品新体裁“无词歌”

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3. 音色音乐

【答案】20世纪大胆探寻新颖音色表现力的音乐创作类别。主要手法有:发掘传统乐器的新音色、改变传统演唱演奏手法获得的新音色、使用新的发声手段获得的新音色等,布列兹的《无主之锤》、利盖蒂的《大气》和潘德列茨基的《广岛受难者挽歌》是音色音乐的经典作品,其他在此领域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威伯恩、梅西安、诺诺、鲁托斯瓦夫斯基、泽纳基斯、克拉姆等。

4. 《沃采克》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创作的三幕歌剧,为自由无调性音乐作品,剧情描述:下级士兵沃采克为养活同居女友玛丽与孩子,不得不供军医做人体医学试验,饱受凌辱,当他得知玛丽与军乐队长私通,杀死了玛丽后自沉河底。作曲家用夸张的“诵唱”方式来表现战争对人性造成的扭曲,作品技艺精湛,蕴意深刻,在20世纪影响巨大。

5. 巴托克

【答案】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作品高度创新,在吸取匈牙利民间音乐素养的同时,借鉴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手法,形成独具匠心的音乐语言,对20世纪音乐影响颇大,代表作有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哑剧《神奇的满大人》、钢琴组曲《小宇宙》、《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6首弦乐四重奏蕴含深刻的思想,在20世纪有着崇高的地位。

6. 凯奇

【答案】美国作曲家和钢琴家,曾为勋伯格和瓦雷兹的学生,制作了“预制钢琴”。20世纪著名的先锋派作曲家,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音乐试验,探究了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和无声音乐,尽力缩减甚至排除作曲家的作用,加强音乐演奏的不确定性,钢琴曲《(4分33秒》是前所未有的无声音乐,其他代表作还有《想象的风景第四号》和《方塔娜混合曲》等。

7. 《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答案】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独奏和交响乐队写作的大型变奏曲,主题来自意大利,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独奏《随想曲》第24首,拉赫玛尼诺夫将它发展为主题和24个变奏,并结合中世纪的继叙咏《愤怒的日子》音调进行炫技装饰和发展,24个变奏可分为三组,具有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

8. 法国序曲

【答案】17世纪在歌剧、清唱剧和芭蕾舞剧之前演奏的器乐曲,由“慢—快—慢”三段组成,一般包括一个庄严缓慢的附点节奏段落,继以一个模仿风格的快速段落,最终以快速段结束。法国序曲由法国歌剧作曲家吕利创用。

二、简答题

9. 中世纪的罗马教会圣咏。

【答案】罗马教会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传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罗马教会圣咏的

,它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罗马教会圣咏又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以来,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

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礼拜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

罗马教会圣咏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早期受到犹太教和拜占廷礼拜仪式的影响,后又综合了法国的高卢圣咏、两班牙的摩沙拉比圣咏、意大利罗马地区的旧罗马圣咏和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这此古老的欧洲圣咏,最终于8~9世纪时被固定下来,成为欧洲天主教礼拜音乐中统一的圣咏形式。

罗马教会圣咏由教会唱诗班演唱,演唱方式可分为会众齐唱、交替对唱和应答轮唱三种; 罗马教会圣咏是无乐器伴奏的单声部歌唱,节奏自由灵活,依据歌词的涵义和人声演唱的呼吸节律,自然地停顿,形成段落; 罗马教会圣咏的歌词用整个中世纪宗教和学术的标准语言一一拉丁语演唱; 它的旋律风格,按照歌词音节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音节式、纽姆式和花唱式三种。

罗马教会圣咏通常应用于每日教堂内的日课,以及在重大宗教节日举行的弥撒仪式中。日课是每日都要做的宗教功课,主要内容是吟诵诗篇和演唱应答圣歌; 弥撒是天主教隆重的感恩祭礼仪,用于礼拜日及特定的宗教节日,又称圣餐仪式,全部内容近二十项,分为音乐和祷文两大部分。

弥撒音乐的内容分为常规的和专用的两种。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

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 专用弥撒是仪式中可变的部分,主要有进台经、升阶经、阿莱路亚、特拉克图斯、奉献经、圣餐经。

罗马教会圣咏是欧洲中世纪音乐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10.简述布里顿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本杰明. 布里顿(B.Britten , 1913~1976),英国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是20世纪20年代后活跃在英国乐坛上的重要作曲家。

(2)代表作品:

①器乐作品:《小交响曲》《简易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布里奇主题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组曲》《大提琴交响曲》等。

②歌剧与声乐作品:歌剧《彼得. 格莱姆斯》,室内歌剧《卢克莱修受辱记》《旋转的螺丝》,宗教寓言剧《浪子》,合唱《春天大合唱》《战争安魂曲》等。

(3)艺术成就

①在歌剧与声乐套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音乐严格遵循19世纪艺术风格,调性明确,民族风格浓郁,富有生活气息。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便是该风格的杰作。

②他对传统及当代作曲手法运用自如,作品既专业又通俗,体现了兼收并蓄的风格。善于寻找恰如其分、简单易记的旋律,是少有的几个能贴近听众想像力,唤起听众热情的作曲家之一。

③既为专业表演艺术家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也为业余爱好者和青少年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为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创作的《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交响曲》,为业余爱好者而作的著名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11.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协奏由。

【答案】(1)含义:

协奏曲(Concerto )有竞赛、协同合作的含义,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是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

(2)类型:

①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当时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一个独奏组(Concertino )与合奏部分(tutti )进行协奏,也是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乐器相互对比的竞奏。该

,在托雷利(G .Torelli )手中得以确立; 维瓦体裁源于意大利作曲家斯特拉德拉的《多乐章交响曲》

尔迪有许多精彩的大协奏曲作品,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作品。

②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Sinfonia Concertante 》:在大协奏曲之后发展起来的多乐章协奏曲体裁,其特征是:乐队中的某个乐器既起到独奏的作用,又充当合奏的角色,其中发挥华丽技巧的某个乐器与合奏部分常常形成对比竞争风格,该体裁尤其强调协奏部分。托雷利确立了这种体裁形式,在18世纪中期前后,乐队协奏曲逐渐融入到早期交响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