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2. 社会规划
【答案】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3.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五种类型。
4.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力一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5. 现代化
【答案】广义的“现代化”一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6.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
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简答题
7. 集体行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集体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各是什么?
【答案】(1)集体行为的基本含义集体行为是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没有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集体行为是众多人的社会互动的结果,具有群体性、非组织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2)集体行为发生的原因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不平等是发生集体行为的主要原因;
②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导致集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变革中的规范和模式的不明确,也会产生集体行为,旧的规范和模式不适用了,而新的规范和模式又没有产生出来,使人们无所适从,从而发生集体行为;
④价值观念的改变也是发生集体行为的一个原因。人们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念,追求一种新的目标和新的生活方式,但这种新的目标和新生活方式是什么,并不明确。
(3)发生的条件
①接触与摩擦集体行为是众多人的共同行为,首要条件是人们必须发生接触,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而聚集到一起,发生接触,互相摩擦,使人们极易接受刺激和做出极快的反应,这种反应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感情的冲动,是非理智的。
②情绪感染在人群密集的场合,情绪极易感染,而且这些感染是循环式的连锁式的反应过程。 ③集体激动情绪感染进一步发展,就会促成集体激动。集体激动时,除了情绪的互相感染继续发展之外,还有两个特点:
a. 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感情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形成一个激动的人群;
b. 在集体激动的前提下,人们将小顾旧的行为规范的控制,做出一些非规范的行为和事情来,当集体情绪发泄完了以后,集体行为就告结束。
8.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具有怎样的功能?
【答案】(1)社会化的含义
①社会化实际上是两个过程的结合:
一是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独特的个性和人格,学会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是社会成员、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一起行动,共同支持和维护社会生存与运行的过程。 ②从第一个过程来看,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从第二个过程来看,社会化小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是如此。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结构的运行、社会文化的期待等,都共同塑造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共同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2)社会化的功能
①形成和发展独特人格从社会化对十个人的意义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独特人格的人。
②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化在形成和发展独特人格的同时,还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需要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地位,领会与遵从群体或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任务。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并在这一过程中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③传递和延续社会文化社会化研究的文化角度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价值标准是指一个社会比较一致、比较持久的信念,对个人行为起到引导和稳定作用; 社会规范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生活规则,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9.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 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
a. 组织的目标结构:
b. 组织的心理结构;
c. 组织的技术结构;
d. 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力面:
a. 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 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a. 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b. 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 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10.社会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案】社会制度是一组比较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各种小同的要素系统组成的综合体。这此要素系统包括五个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