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81国际政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2. 专业性国际组织
【答案】专业性国际组织也称为专门性国际组织,是从事经济、文化、教育或科技等单一活动的国际组织,其活动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不具有业务的多样性。根据职能,国际组织可分为综合性(即一般政治性的)和专门性两种,如世贸组织。
3. 恐怖
【答案】在汉语里,“恐怖”主要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现代汉语词典》对“恐怖”的解释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显然,它们的解释是一致的。在英语里,“恐怖”除了有与汉语相同的意思即“极度害怕”之外,还包括“恐怖统治”的意思。所谓“恐怖统治”,是特指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雅各宾专政”,意思是指“无情地处决成胁革命政权之人”。从这两种语言的词义来说,“极度害怕”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从这个含义出发,“恐怖活动”实际上就是指使人感到极度害怕的行为,或者说是使人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的行为。
4. 世界格局
【答案】世界格局是指大国权力关系互动形成的权力结构。按照现实主义理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中,行为体的行为都是以权力为基础的。这种互动会使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权力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大国的权力分布对于国际秩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大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人们通常称之为世界格局。
5. 暴力外交
【答案】暴力外交是指在外交过程中以一种非常有限和有选择的方式运用暴力的一种外交。这种外交既有外交的形式,又有暴力的手段,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的混合。例如,当一方向另一方威胁,“如果不合作我们就采取军事行动,直到你回到谈判桌为止,所构成的就是这样一种外交
模式。
6. 证伪方法
【答案】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拍。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纳方法,不可能证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确实是真的,只要找到一个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相矛盾的事实,就可以判断原来的定律和理论为假。
7. 对内主权
【答案】对内主权是指根布丹的古典界定,即主权是最终和最高的政治权威,它是一种发布公共法则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权力。这些法则的运作,是决定性的。按照传统的解释,这种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说得确切些,即主权者享有完全的和不受限制的行动自由,不会受到任何政治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国家享有主权,就意味着国家垄断着有组织的强制性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社会的公共行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绝对的主权者不受任何道德考虑的约束,即主权者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是不公正的。
8. 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9. 国际合作
【答案】国际合作是指在国际政治中,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以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阿姆斯特茨认为,全球政治中的国际合作,通常有三个特征:①国家以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是自愿的; ②合作涉及对共享目标的认同与承诺; ③合作所导致的是对参与老有利的结果。在国际合作中,通常存在某种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东西作为基础和保证。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军事合作和文化合作等,在多数情况下会以某种条约或协定的方式加以固定。
10.默契
【答案】通过默契之所以能够实现国际合作,是因为行为体在互动中除了感受到不同的利益之外,还会感受到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利益,它们在行为中就会自发地追求和维护这样的利益。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默契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一种稳定的关系,因为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欺骗。但是,只要一方进行欺骗,另一方通常就会立即中比默契。因此从长远来看,行为体要维护共同利益,就必须确保默契关系的存在。一般来说,默契关系总是相对较长期的国际互动而言的。实际上,行为体认识到共同利益并形成默契,也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互动,通过合作——不合作
的不断反复,才能够实现。
二、简答题
11.简要说明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答案】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
(1)行为作用的跨国性①跨国行为主体成员构成的多国性不管跨国行为主体的成员是政府、政党,还是团体、公司或个人,都是来自两个以上的不同国家。他们之间以一定的协议为基础结成一个共同体,并以协议的基本精神作为其职权范围、活动内容和行为方式的基本依据。这是跨国行为主体的首要特征。
②跨国行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作用的跨国性
跨国行为主体所参与或涉足的问题,即行为的主要内容,都是一些地区性和全球性的跨越国界的问题,是该地区和全球各国所关心的共同性问题,如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等。因此,跨国行为主体的每一行为本身都带有跨国性的影响。
③跨国行为主体自身利益的超国家性
跨国行为主体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成员国对相互之间共同利益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因此跨国行为主体一般小代表某个特定国家的利益,它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受到某个大国的影响,但并不可能长期为某一国家的政府直接控制和操纵。由于利益的超国家性,跨国行为主体在介入某些间题或对其施加影响时,一般都能超脱单个国家利益的束缚,表现出较为公正和易于被接受的特点。
(2)参与方式的间接性
跨国行为主体一般不拥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因而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对主权国家的政府或领导人施加影响来间接进行的。跨国行为主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大多主要通过主权国家的政府间接的表现出来,这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特定的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的影响和制约。由此可见,跨国行为主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与国家行为主体相比的确具有一定的间接性特征,但这种影响和作用确实重要的和可少的。
(3)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跨国行为主体作为一种超越国家之上的联合体,对于协调国家间相互关系、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有着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
①各种国际组织通过自身的组织机构或会议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对话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②国际组织通过各种宣言、公约和决议等文体形式,为国际社会制定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相互关系准则,对国家间关系起到了协调作用。
③国际组织往往以调节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和使命。
(4)措施手段的非强制性
跨国行为主体作为若干个国家成员的集合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关和暴力工具。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做出的决议和规则对成员国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主要还是通过道德和舆论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