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二) ... 8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三) . 15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四) . 22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五) . 28
一、简答题
1. 何谓水分循环? 它有何意义? 其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水分循环的概念
水分循环是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大规模的交换过程。
(2)水循环意义
①水循环使水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 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⑤水循环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3)原动力
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其中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强度不均匀是水循环形成的重要动力。
2. 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具有弹性、塑性和粘性?
【答案】地球具有弹性、塑形和粘性的证据如下:
(1)地球的弹性、塑性
固体潮的存在说明固体地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固体潮就是弹性地球在口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由于物质密度分布上的差异、弹、塑性变形及自转的影响,地球更为准确的表面形态略似于一个“梨形”(严格地说高度应大于宽度):据人造卫星轨道参数分析,地球北极比标准的旋转椭球体要凸出约l0m ,南极则阴进约30m ; 北半球的中纬度区稍稍凹进,在南半球则稍稍凸出。
(2)地球的粘性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完全弹性体中应该没有能量的损耗。因此,地震时除了面波因扩展而发生的几何衰减外,其他类型的地震波应该没有运动衰减。这样地球如果一旦发生某种形式的振荡,也就应该永远继续下去。但这一分析结果与观察事实相矛盾,表明地球有一定的衰减存在,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弹性体。
3. 太阳系如相当面积1000m 2的篮球场,估算出地球大小的相当物体。
【答案】根据所给数据,以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近似表示太阳系的半径,则太阳系半径为39.5个天文单位(
设地球相当物体的面积为s ,则有方程式:
计算得结果:
4. 板块运动与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地震灾害的关系?
【答案】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的,而是由多个板块拼和而成的。全球有6大板块,它们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使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板块运动是形成不同地质构造、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灾害的重要原囚。
5. 请列出相同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对应关系。
【答案】相同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对应关系如下:
(1)侵入岩
①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②特性
以花岗岩为例,说明侵入岩的特性。花岗岩是属于酸性的岩浆岩类,Si02含量高达66}}-63。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
a. 由于是在上地壳中逐渐冷却结晶的,三种主要矿物都有较好的晶体,只是由于结晶过程的温度、压力条件和降温速率不同,矿物晶体的大小不同。
b. 由于花岗岩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存在一定范围变化,且次要(或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三种主要矿物晶体的颜色有多种变化。
(2)火山岩
①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岩浆变成了火山岩。
②物理性质
a. 无尖粒状,对水流阻力小,不易堵塞,布水布气均匀; 表面粗糙,挂膜速度快,反冲洗时微生物膜不易脱落。
b. 火山岩是天然蜂窝多孔,是菌胶团最佳的生长环境。
c. 机械强度大。
d. 密度适中,反冲洗时容易悬浮且不跑料,可以节能降耗。
),而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km ,故:
6. 试述成土母质、气候与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答案】(1)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成土母质的类型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类型往往决定着土壤质地的类型。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
7. 何为净初级生产量? 一个植物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与生物量有什么关系?
【答案】(1)净初级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是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因呼吸作用的消耗(R ),剩下的有机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NPP=GPP-R
(2)生物量
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总重量,单位是km ·m
(3)它们之间的关系
某一时间的植物生物量就是在此时间以前所积累的初级生产量。
8. 主要环境污染物及米源有哪些? 环境污染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①生产性污染物
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即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就可能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农药造成了农作物、畜产品及野生生物中农药残留,空气、水、土壤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②生活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也是污染空气、水、土壤及孽生蚊蝇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垃圾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使无害化处理增加了很大困难。粪便处理小当,也可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
③放射性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放射性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是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及工业、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2)环境污染物的特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