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83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规模经济
【答案】外部规模经济是指若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使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生经济效益。
2. 乘数原理
【答案】乘数原理是指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入。
3. 区域经济相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已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
4. 连接度
【答案】交通网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β为交通网的连结度; E 为边的数量; V 为顶点的数量。
5. 加工系数
【答案】加工系数是指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较小。
6. 综合等费用线
【答案】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最小运费指向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骨架,可以用综合等费用线来形象的加以说明。
7. 文化转向
【答案】文化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8. 地租曲线
【答案】地租曲线是指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
9. 世界经济多极化
【答案】世界经济多极化指在国际经济中,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从而形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10.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答案】极化—涓滴效应是用于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地区发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领先于其它地区,该发达地区被称为北方,欠发达地区则被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不利作用称为极化效应,有利作用称为涓滴效应。
11.区位主体
【答案】区位主体是指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12.交通网的密度
【答案】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也需要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
二、简答题
13.试述全球汽车生产和贸易的地理特征,并分析最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点。
【答案】(1)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生产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①从大洲层面上分析
由20世纪60年代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发展到2000年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
②从国家层面上分析
汽车生产空间集中程度也在大幅度下降。
③从公司层面上分析
汽车生产则向少数大型跨国公司进一步集中。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北美和欧洲建立起数量众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都很小。现在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都为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
(2)汽车贸易的全球化
①从汽车出口贸易看
由于主要汽车生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其国家集中程度有所下降。
②从汽车进口贸易看
各国变化情况不一,有升有降。其中美国进口份额较大。
③从贸易平衡上看世界主要地区贸易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复杂的相互联系的贸易网络。 a. 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地区和进口地区,总体上出口大于进口,但大体上平衡;
b. 北美是第二大贸易地区,但进口量超过出口量,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贸易赤字区域;
c. 第三大贸易区域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区域。
14.试述经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组织形式的变化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物流的需要,传统的运输公司地位相对下降,物流公司的其他形式迅速发展。这些形式的物流公司包括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以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传统的运输公司和发送公司、以网络为基石出的物流公司。
(2)贸易公司的职能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公司是物流业最古老的组织形成之一,他们在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职能和影响范围也日益扩大。
(3)服务形式不断拓展
随着对物流的重视,物流的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物流的管理范围己扩展到包装、材料搬运、采购、生产计划、选址等众多领域。
(4)跨国零售业不断发展
零售公司进入外国市场建立新的分店,在目标市场里并购一家现有的公司,与本国公司合作在目标市场里建立分店。电了零售业由于特殊的经营方式,其销售范围很容易跨越国界,实现多国或全球销售。
15.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及其与劳动费指向间的关系。
【答案】(1)劳动费指数的概念
劳动费指数是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成本指数大,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2)劳动系数的概念
劳动系数是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3)劳动系数与劳动费指向间的关系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 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区位的指向强。即劳动系数越高,工业会愈加向少数劳动力廉价地集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