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835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答案】(1)韦伯认为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
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2)对设定的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两个因子,可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原料指数(M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原料指数(M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原料指数(M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2. 经济区具有什么特征?
【答案】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有区别于其他空间组织的特征。经济区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从组织的角度看,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即区内的经济活动是属于某一类的经济活动,并且它所依赖的主要资源和要素的基础相似; 或者,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群体性,即它们依据经济上、技术上的联系而组成经济系统。
(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经济区具有比较明确的空间边界,但是,如同所有的地理边界一样,经济区的空间边界也呈现出过渡性,而不是一条绝对的界线。就同类同层次的经济区而言,一个经济区在某一时间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具有排他性,即不可能有另外一个性质和层次相同的经济区与它共享这个空间。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从对外联系的角度看,经济区是开放的经济系统。其内部经济活动的存在和变化时刻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市场供需、信息传输等。同时,经济区也在对外的联系中扩散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正是开放性的作用,经济区才获得了来自外部的支持和推动,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4)组合上的层次性
从经济区的概念中我们发现,任何一个经济区所占据的地理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经济区有大小之分,这是其经济活动规模和空间规模的反映。就同类经济区而言,从空间的纵向看,经济区可以分成若干层次,且上下从属或包含,反映出它们之间在规模、经济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差异
和纵向联系; 从空间的横向看,每个层次又有若干个规模大体相当、各具特色、具有横向经济联系的经济区。
3. 运输公司为什么要发展成为物流公司?
【答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物流的需要,近年来,传统的运输公司地位相对下降,物流公司的其他形式迅速发展。运输公司要发展成为物流公司的原因有:
(1)物流改变了运输公司单纯的运输货物的模式,对生产和消费的信息进行传播与处理。在“输入—生产—物流—消费”生产链中,物流公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地方运输均参与其中。
(2)扩大了运输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提供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的产业。
(3)电子零售业的兴起,由于特殊的经营方式,其销售范围很容易跨越地区,实现多区域、多国或全球销售。在此过程中,单一的运输只是电子商务的一环,需要物流公司货物的配送。
4. 简述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答案】(1)R&D的区位要求
①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②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③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消费。
(2)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①公司的R&D区位应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②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
a. 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即使少量公司在海外建立R&D,也限于低层次的支持型实验室。
b. 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综合性R&D实验室)。
c. 世界市场型公司〔全球运营)具全球取向,而不局限于某一国家市场。这类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专业研究室。
d. 对一国之内公司R&D区位,大多数公司的R&D与公司总部位于同一区域,但R&D的集中程度不如公司总部。
③从发展变化角度看,R&D区位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5. 区域合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区域合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由于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权益,合作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追求和维护自己的经
济权益,所以区域合作就必须是自愿、平等的。
(2)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区域合作要尽量发挥各个区域的经济优势,相互取长补短,或优势互补,扩大经济优势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创造出单个区域所无法获得的经济效益。
(3)区域之间在空间相邻有利于开展区域合作
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空间上相邻的区域一般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传统经济联系,同时,区域之间在空间上相连便于要素流动,从而有利于开展合作。另外,空间上相邻的区域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对于开展合作是很有利的。
6. 简述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信息流信息流是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它的流量与人口数量、密度,尤其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
信息和邮件的传输是通过克服空间阻力实现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邮电网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3)邮电通信技术
邮电通信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该产业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的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
(4)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如对邮电通信业的准入政策)以及区域行政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邮电通信业布局产生影响。在邮电通讯业全球化发展中,除了经济发展及轨迹联系加剧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之外,国家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因为,在一些国家,邮电通信属于比较敏感的部门,对外国公司的开放持谨慎的态度。
7. 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时常常引用的一种理论。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他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人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
(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往往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这样就为资本循环提供了条件; 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 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