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苏联、前南斯拉夫、中国的民族关系格局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民族关系格局,民族问题,民族主义

  摘要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紧张的民族关系成为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 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加拿大魁北克和英国北爱尔兰的分离活动也有所加强,德国、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种族主义,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独立活动,非洲部分国家民族间的 离心倾向以及拉美土著人的自治运动等都在不断升级。日本学者宇多义雄认为,上述 现象“对世界多民族国家内部必然带来一种示范作用。”西方甚至有人预言:“在迈向 ZI世纪的过程中,民族分裂将会加强,在今后20年至30年间,世界上的国家将增加 邓%以上,总数将超过沁0个。”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思 考。国内外学者从不问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民族 关系格局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的工作则或多或少地被忽 略,这恰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在理论上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我国能否顺利解决好 国内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选择了这一课题,力图通过对中国、苏联 和前南斯拉夫三国民族问题的比较研究,从而为正确处理我国民族问题探索新的思 路。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三种类型民族关系格局。在这部分里,主要论 述了三种类型民族关系格局的内涵,以不同民族为基础,苏联、前南斯拉夫和中国分 别形成了多元多体、一元多体、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接着文章从民族分布、历 史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上探讨了三种类型民族关系格局的不同成因,井对三种类型 民族关系格局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第二部分的内容有二:一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理论。其中主要包括民族问题是-种历史现象、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一切民族主义、实行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必须从国 情出发、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二是苏联、前南斯 拉夫和当代中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践。主要从关于对民族问题的态度、民族问题与国 家结构形式、民族问题与政体、民族问题与政党建设、正确处理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 族的关系问题等方面巡行了比较研究。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讲三国处理 民族问题给我们的启迪:民族问题是长期的复杂的,正确处理好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 自治之间的关系,重视和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 的民族干部,警惕国际环境对民族问题的不利影响,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致力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是把我 国建设成为一个强火、团结、繁荣富强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三国民族关系格局及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比较,我认为,多民族的社会 主义国家必须采取科学的、慎重的态度对待民族问题,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坚持民 族平等和团结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在强调国内各民族多元并存的同时积极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一体化;对国内出现的一切民族主义都应采取积极的遏制态 度;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提高各民族的生活水平。本 文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尝试运用“元”与“体”的关系模式分析多民族 国家中的民族问题,为研究民族问题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框架;二是从民族问题与国家 政治制度关系的视角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力求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