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南汉史研究

关键词:五代十国 南汉 割据政权

  摘要

公元905年,刘隐被唐朝任命为静海军节度使。公元907年,后梁封其为大彭郡王。刘隐之弟刘岩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据有广州和潮、容、韶诸州,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建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二个割据政权。南汉前期经济、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后期统治者生活奢侈,统治残暴,境内各种矛盾非常尖锐,传至后主,于971年为北宋所灭。
目前学术界对南汉历史进行的研究主要是某些方面的情况的介绍,很少有人进行全面的研究。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特别是表现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方面,只有对南方各国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认识这一点。南汉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随着近年南汉二陵的发现,激发了人们又一轮对南汉历史的兴趣,因此对南汉历史进行全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南汉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南汉建立前的岭南形势。安史之乱及唐朝末年的大乱使得大量北方人南下,这些南来的人,不仅为岭南提供了技术和人力资源,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这是岭南得以割据成功的重要原因。其次,简略介绍了刘隐先世的情况,认为刘隐确实是汉人,最起码是受少数民族影响的汉人。最后,通过南汉最高统治者的活动,来描绘南汉的兴起与灭亡的历史。在这一部分还介绍了五代十国时期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发生在南汉境内的博罗人张遇贤起义。
第三部分、介绍了南汉的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情况。
第四部分、介绍了南汉的对外关系。首先是南汉同中原王朝的的关系,其次是同安南与南诏的关系,最后是同南方其他国家的对外关系。
第五部分、关于宦官阶层的研究。首先简要回顾了五代十国时期宦官的情况;其次重点介绍了南汉的宦官情况。南汉的宦官固然很多,但是否达到有些书上说的二万多人,值得怀疑。另外出于对宦官的偏见,很多人对南汉的宦官提出严厉的批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思考看一下,把宦官与士大夫看成平等的双方,宦官专权同士大夫的专权其后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戴有色眼镜的话。因此,在这一部分,虽然也介绍了宦官为非作歹,但更多的是对宦官中杰出人物的描述,以期能部分的改变人们对宦官的偏见。
第六部分、制度研究。本来应该进行全面的研究,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仅从祭祀、教育与贡举、地方制度、职官等几个方面粗略地介绍了南汉的制度情况。
第七部分、主要通过佛教云门宗创始人文偃大师的活动,介绍了南汉佛教的基本情况。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南汉的天文、历算、史学、医学与音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