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遗传决定论
【答案】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己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 校本课程
【答案】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而言,它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实质是更多地关注个体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使课程更加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生长环境较为密切,易于使学生接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 学校管理体制
【答案】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从关系上看,学校领导体制除了规定学校的领导主体和领导形式外,也影响着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目标任务、职责权限和运行方式。可以说,学校领导体制是办学、管校的根本制度,是使学校管理活动有序运行和实现学校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4. 班集体
【答案】班集体是指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共同活动中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在外力(包括学校、教师等)组织下建立班级,确定目标; ②建立学生组织领导核心; ③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效果发生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力量与手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
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
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学中的生活实际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 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 三是社会实际。教师积极开发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让学生体验过程,获得某种经验、经历或体验。
6. 社会本位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的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德国的那托普和凯兴斯泰纳等。其基本主张是: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 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却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7. 教学过程
【答案】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能够强有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充分发展。
8. 调查研究法
【答案】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的历史研究法; ②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案】(1)强烈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原因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限于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限制,教师的劳动也无时空界限。在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
10.简述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和结构。
【答案】(1)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的学校组织制度。它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决策制度。
(2)校长负责制的结构
①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学校的重大问题具有决策指挥权,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行政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统一指挥学校工作。在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按照教育规律办出学校特色,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育合格人才负责,对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
②党组织保证监督。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学校党组织将主要起保证监督作用。党组织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党组织要尊重和支持校长依法正确行使职权,维护行政的统一指挥,同时积极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党组织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 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党政分工,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组织要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作用。
③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教代会)制度,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和实行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调动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校长要尊重教职下的民主权利,发挥教代会的咨询、审议、监督和决定作用:要鼓励教职下关心学校的大事,支持教职工对学校干部的监督。教育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 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
实行校长负责制,规定行政机构、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各自的职责范围,理顺三者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