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水平地带与垂直自然带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水平地带与垂直自然带之间的关系为:
(1)就组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各分带而言,杂多样的,它不完全重现纬度地带的序列。 (2)垂直自然带既有与水平地带同源的成分,与平地自然地带相似,但就整个带谱类型而言,却是极其复也有大量相似的成分和独特的成分,可分为:
①同源的,与各地自然带成因相似,形态只有量的变异。
②相似的,形成条件差异大,而性质有某些相似。
③独特的,平地上没有的。
(3)每一水平地带都有自己的垂直带谱系列,即垂直带的结构类型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育和发展起来
(4)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就是地带性的水平地带,它随纬度和基带海拔的变化而有规律地更迭。
2. 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
【答案】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动力亦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内外动力均与重力有关。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地壳升降运动可在短距离、小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高度差异,不同高度地貌特征因而表现出垂直分异。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①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为主要外动力。②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为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③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相应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残庄、风蚀洼地、各种沙氏、沙垅、洪积扇、洪积倾斜平原等。④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
相同。
(4)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穴居动物挖掘洞穴促使岩石破碎,是动物导致岩石机械风化的例证,而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和遗体分解过程中析出的有机酸对岩石和矿物的腐蚀则是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的表现。生物也可以形成岩石,除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生物岩外,生物的化学作用常促进某些化学物质,从而形成典型的生物地貌。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 简述ENSO 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答案】(1)ENSO 是指赤道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紧密相关。其中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一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即南方涛动现象(SO )。在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 (音“恩索”)。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 循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 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因此厄尔尼诺也称ENSO 暖事件,拉尼娜也称ENSO 冷事件。
(2)ENSO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降水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由于赤道西东太平洋温差减小,大气对流活动减弱,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常年增强,位置偏南,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主要雨带和风带也偏南,因此形成夏秋季南涝北旱的降雨分布型,即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夏秋季降水和年降水比常年减少,而江南地区降水比往年增多,并且在厄尔尼诺年的冬季,东亚夏季风也减弱,而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很强,扰动活跃,引起青藏高原上大量降雪和华南地区降水偏多。拉尼娜年则相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减弱但位置比常年偏北,夏季风势力也较常年增强,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夏季汛期的主要降雨带比移,华北,黄河中游一带降水量增多,冬季风也较常年强,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偏弱,扰动少,使得冬季中国大陆降水比常年偏少。
②气温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出现干旱,高温。在拉尼娜年份,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出现热夏,而冬季,因冬季风强度比往年偏强,寒潮活动频繁,东亚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出现冷冻的可能性偏大。
③台风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由于西太平洋海温比常年偏低,空气对流活动减弱,而且横贯在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紧靠着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辐合带的位置也偏南,因此,厄尔尼诺发生后,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发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的个数均比常年减少。反之,拉尼娜年份,西北太平洋台风数及登陆我国的台风数较常年偏多。
4. 为什么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二个方面。
(1)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许多野生生物的遗传资源(例如抗病性,抗旱性等)被用来改良农作物、家畜和家禽的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于分明显。
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②能够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增加空气湿度和减少早涝灾害的发生。
③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减少空气中尘埃和细菌的数量,净化大气、改善环境。
(3)潜在价值
为后代人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
5. 自然地理学基本规律有哪些? 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规律有:
(1)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海洋表层亦有表现。例如:
纬度地带性:同一时期,我国气温由北至南逐渐升高;
经度地带性:我国降雨由东至西逐渐减少,东部气候湿润,到西部则变为干旱地区;
垂直地带性:如天山中部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荒漠、荒漠化草原、山地针叶林、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亚高山稀疏植被。
(2)非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例如:沙漠中出现绿洲,沙漠地区炎热,干旱,却能出现绿洲,这便是非地带性规律的表现。沙漠中出现绿洲多是因为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影响了地带性规律出现非地带性规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