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举例说明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符号互动论是唯心主义理论吗?

【答案】(1)20世纪初米德所著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开创了符号互动论的学术传统。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假设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现实和物质现实都是有意义的,人们通过对象征符号的意义做出解释而获得对世界的经验。

②符号的意义是人们通过和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获得的。

③人的决策和行为不是建立在外界的刺激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环境的主观理解和社会期待上。 ④自我和其他社会客体一样,也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2)米德用实用主义的思路,对自我的构成做了独特的解释。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的行为与角色,这种自我的概念,米德称其为“概化的他人”。

①在此基础上,米德把自我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冲动的、充满欲望的、无约束的主我(工),另一部分则是客我(me ),他是具有约束性的、与他人的期待相一致的概化的他人。

②自我则是这两部分的互动所形成的动态过程。在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自我的冲动,又要考虑这么做时,别人会如何评价我。通过这种解释,人们把外在的社会、他人和自我联系在了一起。

③既考虑客我,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合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得出自我的定义,这一行为本身就不属于“唯心”主义论。

2. 分析组织传播中丰裕媒介(RichMedia )和医乏媒介(LeanMedia )的特性及使用策略。

【答案】组织传播学者达夫特和伦格尔提出了“媒介丰裕度模型”,其要解决的是:一个组织“面对大量的各种组织任务,管理者将如何在诸多的传播媒介之间作出取舍”。他们指出:“可使用四种标准来区分媒介的信息传输能力:获得及时反馈的能力、多种提示信息的利用、自然语言的使用以及对个体的关注。能够满足上述所有或多个标准的传播渠道被称为是丰裕媒介,而不具备或只具备上述少数特征的渠道则被称为是I 乏媒介。”

(1)由这四个区分标准,可以总结出两者各自的特性:

①丰裕媒介获得反馈的能力强,I 乏媒介获得反馈的能力较弱。

②丰裕媒介的信息渠道多,医乏媒介的信息渠道较少。

③丰裕媒介的语言更生活化、更自然,医乏媒介的语言更规范,更正式。

④丰裕媒介更适于人际交流,n 乏媒介更适于组织传播。

}2)由于丰裕媒介和医乏媒介各自特性的不同,在选择传播媒介时,就应当辩证对待,讲究使用策略:

①丰裕媒介适用于处理歧义性高的任务,因为其传播的信息量大,可以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如果用丰裕媒介处理日常事务,过多的提示会导致信息混乱和多余的意义。与之相对,匿乏媒介适宜处理日常事务,因为日常事务具有程序性和稳定性,不需要过多的信息来支持。如果用匾乏媒介处理歧义性高的任务,则其揭示的信息不足以表达复杂的讯息,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②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使用丰裕媒介,可以获得更好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在组织传播中使用医乏媒介,可以维护组织的地位和形象。

3. 请简要说出施拉姆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某一个开创性研究的内容。

【答案】在国际传播方面,施拉姆的开创性的研究之一是对世界上14家主要大报对两个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方式进行内容分析,并进行比较传播体系的研究。

(1)施拉姆的研究对象。1956年11月2日,苏联坦克进入布达佩斯以粉碎匈牙利人的暴动; 英国、法国和以色列武装军队进攻埃及,以便对苏伊士运河危机做出反应。“冷战”双方都采取了军事行动,而且又不是彼此针对对方,这史无前例的事件导致了世界主要大报的重要新闻报道。

(2)施拉姆对世界上14家主要大报报道这两个事件的方式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他认为,每一份报纸的意识形态立场直接影响它的报道。例如,苏联《真理报》将苏伊士运河危机放在头版的显要位置,但是很少提到苏联在匈牙利的军事行动。美国《纽约时报》对两个新闻都予以重点报道,但是法国《世界报》特别以布达佩斯为中心。施拉姆认为,只以一个国家为中心的传播学是过于有限的,他提倡进行比较传播休系的研究。

施拉姆的研究有助于开创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际新闻流通的研究,这个题目在20世纪80年代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

二、论述题

4. 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

【答案】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符号是信息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意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将传播过程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的原因如下:

(1)传播的过程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够相互沟通信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即交换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够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传播的过程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者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是指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一一反馈的过程也伴随

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2)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符号或者符号体系来交流或者交流意义的活动过程。

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这是一个极为广义的概念,在这里,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意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综上所述,传播的过程不仅仅是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互动双方通过符号或者符号体系来交流或者交流意义的活动过程,换言之,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因此,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

5. 请阐述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答案】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变革: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数字媒介。从而形成了媒介形态的五个发展时期: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数字多媒体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

语言的产生,出现了第一种媒介形态。但是,语言又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人的思维本身。口语传播进行的是小规模的近距离的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提供的是近距离的传递和交流,所涉及范围有限,并且记录性差。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使人类开始进入书面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时代,它激发了人类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与语言的不同在于,文字基本上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它拓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使人类文化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印刷媒介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书面语言的标准化,带来了报纸媒介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迅猛传播,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1890年到1920年的这段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印刷媒介时代开启了信息大量复制生产的过程。印刷媒介具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这是其它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只有报纸可随取随看。因此,在办公室和家庭等同定场所,报纸会因为人们习惯于网上看报而减少订户; 而在流动场所,报纸始终有其生存空间

(4)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了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20世纪20年代早期,无线电收音机的引进,报纸被迫重新定位。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电视又登上媒介舞台。电子媒介能完成信息的远距离的快速传输,并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