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国际课程班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初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诗意教学;国际课程班

  摘要


                                              摘  要

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但由于应试、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语文教学渐趋于功利与枯燥。如果抛开考试的压力,语文的诗意是否可以得到回归呢?基于此,笔者以其所任教的班级——国际课程班为例,对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进行了尝试。国际课程班相对于其他班级在应试方面的最大不同便是不用参加国内高考,只需要取得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这便保证了语文教育方面相对功利性的减弱;此外国际课程班采取的是小班教学模式,这也为语文的因材施教创造了可观的有利条件,每个班的学生均不超过30人,也便于老师灵活安排教学活动;除了上述原因,国际课程班的培养方向是将学生送入世界名校,而作为中国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开始了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首先笔者根据国际课程班三年不同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高一学年(每周语文课时为2节课)完成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的教材学习,高二上学期(每周语文课时为4节课)完成必修五的教材学习,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高二下学期(每周语文课时为2节课)开始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讲授,高三学年(每周语文课时为2节课)完成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工作。在这期间,可以穿插其他相关国学的内容。其次针对高中三年不同的学情结合实际进行了诗意语文教学的安排与尝试,高一入学伊始,学生比较单纯,也满怀新鲜与热情,针对学生的状态,笔者从“诗歌教学”“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等方面进行诗意语文教学实践;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要完成两册书的学习,并需要备战学业水平测试,所以时间较为紧张,而且学生的考试压力也比较大,故进行一定的调节;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学业水平测试,无语文应试压力,此时也是未来课程安排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开始,故而增强本项课程的诗意便成为了笔者的教育实践探索的重点,笔者将从本册书的前三个诗歌单元进行诗意语文课堂的实践尝试。高三学年,学生面临各种出国事项以及国外名校的申请,比较忙碌,而在这一年整个学年进行的也是国学课程的传授,课堂的连续性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何能在学生躁动不安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国学课程教学,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热度便成为此时诗意国学课程的关键。以上笔者根据国际课程班在高中三年中语文课程的课时安排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的相关思考以及设想,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客观因素使计划受到影响,当然在实行的过程中如果有更好的构思也可以付诸于诗意语文的探索过程中。由于笔者在从事国际课程班的语文教学的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普通高中班的教学,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其时刻感知两种班级特质下学生的不同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调整教学工作,也使得笔者可以因此而产生教学设计的灵感,例如将普通班学生所参与的研究性学习以及校本课程中有益于诗意语文教学的部分挪用在国际课程班学生的教学中,因为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国际班的学生不参与此项课堂活动。如何能在国际课程班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更多的诗意,是本文进行思考与实践尝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