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及原理深入研究背越式跳高运动中人体跃过横杆的过程。着重分析人体过杆时身体运动的方向、角度、空中身体动作变化的规律。选取当今我国现役国际健将级的跳高运动员张国伟、王宇、黄海强、王臣四人在跳高过杆的整个过程中身体运动的参数和技术特点,从文献中摘取出与过杆运动相关的数据参数作为参照标准。并选取陕西师范大学四名高水平跳高运动员钟亚权、李晓昭、胡君峰、张旭进行试验和测量,获取过杆过程中的时间、空间、时空参数并行统计和分析,为深入探究人体在跳高运动过杆时的身体运动提供有效的依据。重点收集和分析运动员在过杆过程中身体各环节过杆瞬时时间、背越式跳高中各个高度值、腾起角、和重心最高点与横杆水平距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去运动员自身差别(身高、体重、专项素质等因素)以外仅从过杆技术环节的角度分析,我校四名运动员在过杆时身体各部位的夹角、H2的利用率和H3指标相差较大。这说明两组队员在过杆技术的引臂、背弓形成、和收腿等技术上存在差距,提取出国家队四名运动员过杆技术的优点作为参考标准。本文着重分析两组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并对比差异寻找出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动作,并设计与过杆技术相似且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训练手段。
结论:
1:李晓昭H1值最大钟亚权的最小钟亚权的H2最大李晓昭和胡君峰的最小钟亚权的H3最小其他运动员相差不大钟亚权和张旭的高度利用率最高胡君峰的最小。
2:胡君峰的腾起角最大钟亚权最小,其他两位运动员的腾起角度相差不大,李晓昭、胡君峰的身体重心与横杆的水平距离最大王钟亚权最小,李晓昭和张旭在过杆瞬间身体重心最高点以越过横杆出现在横杆的后方,其余运动员重心最高点在横杆的前方。
3:张旭在腾空过杆时背弓动作不充分,胡君峰在腾空过杆时头部右转没有做到后仰。
4:本校四名跳高运动员没有充分利用手臂的摆动来提高过杆效率。
建议:
1:在背越式跳高过杆过程中,头部充分的后仰动作能够带动身体使身体获得最大的绕身体额状轴转动的力,李晓昭、胡君峰应通过蹦床练习来加强身体在空中感觉。
2:手臂摆动能够使人体形成两轴一杆的效果,本文实验组四名运动员在过杆时没有充分利用手臂摆动来提高过杆效率。在蹦床训练中加强手臂动作的训练,提高过杆效率。
3:在杆上的背弓形成的身体补偿性运动能够增加过杆的空间,本文四名研究对象均需加强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充分发挥身体的补偿性运动效应。
4:设计针对形成背弓时参与髋关节的伸展、膝关节的屈、躯干的稳定肌群训练手段,加强实验组四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提高过杆效率。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过杆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 专项训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