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语文题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问题:

[单选]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 . 启发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B . 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写法
C . 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D . 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

某版教科书《真正的英雄》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学习快读”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练习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选文系统。 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体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鼓励学生多写,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雷电颂》课后练习题是“课文在形式上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试反复朗读课文,背涌前六段: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引导学生体会历史剧的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以下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教师设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具体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技巧。 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两道小题的设计有重点、有层次,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构思。 以下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时,设计的一则作业设计:一、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顸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三、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四、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以下对这则教学设计的意图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第一题意在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 第二题意在从服饰、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人物的心理。 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题旨在使学生学会把握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认真咀嚼思考,对于母语的认知意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此题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故C项当选,其他都不正确。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