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二) . 14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三) . 27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四) . 38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五) . 50
一、概念题
1. 抓新成就
【答案】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 直面采访
【答案】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又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在采访方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运用这种采访方式,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①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访问; ②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如召集三五个人开座谈会、调查会等。这两种类型,又以个别访问进行得最多最为频繁。
3. 剪报
【答案】剪报是指把报纸上有价值的内容剪切下来,贴到各有目录索引的本子上。剪报与其他积累资料的方式相比具有方便和量大的优势。记者在进行剪报时首先要做好剪报的整理工作,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剪报内容。
4. 蹲点
【答案】蹲点是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样式,是指记者较长时间在某个部门或某一单位进行专题采访。在这种调查采访中,记者需要带着当前实际工作中某个具有普遍性或方向性的问题,选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点”,真正“蹲”下来,认真“钻进去”,花上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5. 旅行采访
【答案】旅行采访是指记者选择特定的路线,以旅行方式在沿途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这是一种流动性很大、见闻广、带有一定艰险性,但却富有魅力和情趣的一种采访活动。以采访、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通讯称“旅途通讯”。
6. 记者知识修养标志
【答案】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指看记者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①博,是新闻工作的需要。记者工作接触面广,各行各业,无所不包; 记者采访的对象,上至国家兀首,下至平民百姓,无所不有; 记者采访的足迹,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无所不到; 记者碰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欲要知晓,无所不问。诸如此类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的知识要博,记者应该是“通才”。②至于专,同样是新闻工作的需要。从事哪一方面的采访报道,就应该在哪一方面专深。专和博要统一起来,记者既应是“杂家’夕,又应是“专家”。
7. 追踪采访
【答案】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8. 群众性原则
【答案】群众性原则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在新闻活动中与人民群众发生的现实联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及其根本利益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群众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为:①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②代表和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对违反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③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人民的呼声与要求; ④坚持“群众办报”方针,用各种方式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新闻工作。新闻传播业的群众性包括三层含义主要是指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9. 《中国的西北角》
【答案】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所著。通过巡回采访,系统的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行踪等情况,第一次把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一一中国西北的社会状况展现在世人面前。以通讯的方式,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姿势,又透露了重大的政治信息,为我国的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
10.“客里空”
【答案】客里空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又译科尔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的一个人物。他的职务是特派战地记者。他做新闻报道的特点是: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弄虚作假。为改正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的情况,1947年《解放日报》发表了重要社论,社论指出:“学会赞扬好的,这是很重要的,学会批评不好的,这也同样重要。像《前线》中的新闻记者客里空那样,那是不好的。”这是我们的报纸第一次指名道姓批评“客里空”作风。
1947年,《晋绥日报》率先开始的反对“客里空’,,继而掀起反“客里空”的运动,对整个
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党新闻事业史上也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解放后,新闻战线曾不间断地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进行过斗争,这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反对“客里空”作风的继续。
二、简答题
11.怎样把看和问、看和想结合起来?
【答案】在观察中联想、在观察中访问,这是采访的一门艺术。
(1)看与问相结合
访问要和用眼睛观察相伴而行,访问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访问与观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为用。
①观察访问对象
包括访问对象的年龄、相貌、身材、穿着打扮、表情、举止等; 尤其要注意观察表明态度、感情的人体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姿势等,留心人体语言; 不仅仅是为了写作,还可以根据对方的无声语言的信息,及时采取对策,调整采访进程。
②观察访问对象置身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环境中生活,人营造环境,又总受环境的影响。在访问时,注意观察访问对象置身的环境,不仅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而且也是访问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察环境要抓特点,服从主题,表现主题。
(2)在观察中联想
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离不开联想,联想往往是把观察与比较联结起来的纽带。联想本身也有规律可循:①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 ②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 ③纵横交错联想。
“善于观察,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记者这种职业要求他掌握这种伟大的力量,关键是记者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观察问题的能力,掌握观察的艺术。
12.地方记者的源流是什么?
【答案】我国新闻媒体的地方记者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1)从近代报刊发展“访事’,、“访员”开始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为了建立通讯网,有两条明晰的线索:曾多次刊登启事,在全国许多城市招聘“访事”、“访员”。这些“访事”、“访员”,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地方记者的作用。后来《申报》正式派出驻外埠的记者,像邵飘萍民国初年就任过驻北京的记者。
(2)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发展通讯员,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稿发表了,同一般作者一样,付稿酬,最多给一点活动经费。经济实力不强的报纸,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通讯员的采访活动要受到许多限制,他们的业务素质也往往不如专业记者。因此,在保留通讯员、发挥通讯员作用的情况下,派出地方记者就提上日程。派出地方记者也是报业竞争的需要。抗战前,大公报就在有些地方有常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