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倡导个性教育。2001年我国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探索适合文科学生的教学方法。
全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改善文科班学生数学教学的背景。回顾了国内外教学目标方面的变化,以及近几年教材的不断调整和高考中文理科的区别,分析了文理科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差比较悬殊的原因,论述了改善文科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第二、三部分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对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有较为深刻地了解,即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差,逻辑——推理智力弱,但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言语智力占优势等。而传统的文科数学教学等同于理科数学教学,忽视了文科学生的自身特点,使得文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差。本文针对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探索适合文科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期望改善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
第四部分从成功智力理论及多元智力理论两方面阐述了改善文科学生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启示。即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信念,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种智力都能得到发展。
第五部分是根据上述理论所进行的教学实践探索。1)首先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倾向,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文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3)树立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利用文科学生的智力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调动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4)针对文科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争取在课前消化部分基本问题。5)通过追问培养文科学生数学思维的宽度与广度。在追问的过程中尽量提供机会给学生,充分锻炼学生强势智力,带动他们的数理——逻辑智力的发展。6)通过强势智力的发展带动劣势智力的发展,鼓励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信息,掌握基本知识。7)通过指导学生写反思周记来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思,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为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第六部分教学实践部分。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增强了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文科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这段时间的教改持积极态度,但在数学教学中还应注意根据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特别是要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具体实施,将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