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882管理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 其贡献是什么?

【答案】(1)技术创新的内容

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式创新,这些方面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材料创新不仅会带来产品制造基础的革命,而且会导致产品物质结构的调整; 产品的创新不仅使产品功能增加、完整或更趋完善,而且必然要求产品制造工艺的改革; 工艺的创新不仅导致生产方法的更加成熟,而且必然要求生产过程中利用这些新的工艺方法的各种物质生产手段的改进。反过来,机器设备的创新也会带来加工方法的调整或促进产品功能的更加完善; 工艺或产品的创新也会对材料的种类、性能或质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上述的各类创新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任何一种创新的组织都必然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从而必然会带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2)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或特色而起作用的。材料的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以数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去取代价格昂贵的稀缺资源的机会,而且有可能通过材质的改善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产品创新既可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亦可使企业原先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新的吸引力; 工艺创新既可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亦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则直接带来劳动强度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直接促进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

因此,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竟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2. 团队领导者扮演的四种具体的角色。

【答案】所有团队领导者都需要承担一些共同的责任,包括辅导、推动、处理处分问题、评估团队和个体绩效、培训、沟通。团队领导者的工作重点关注对团队外部事务的管理和对团队进程的推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以下四种具体的领导角色:

(1)对外联络官角色

团队领导者是对外联络官。这些外在机构包括上级管理层、组织中的其他工作团队、客户、供应商。领导者对外代表着工作团队,保护必要的资源,澄清其他人对团队的期望,从外界收集

信息,并与团队成员分享这些信息。

(2)困难处理专家角色

团队领导者是困难处理专家。当团队遇到困难并寻求帮助时,领导者会出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团队领导者处理的难题很少针对技术或操作层面,因为团队成员一般都比领导者更了解如何完成具体任务。问题越尖锐领导者的作用可能越大,帮助员工针对困难进行交流,并获得解决困难所必需的资源。

(3)冲突管理者角色

团队领导者是冲突管理者。当出现不一致意见时,领导者帮助解决冲突,帮助人们明确问题所在,使团队成员针对问题本身进行处理,从而把团队内部冲突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4)教练角色

团队领导者是教练。领导者明确期望和角色,提供教育与支持,为成员的成功喝彩,尽一切努力帮助团队成员保持高水平的工作业绩。

3. 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迄今为止,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新发展的决策理论三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理论认为应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赫伯特·A ·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的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盲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所谓知觉上的偏差,是指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决策者仅把问题的部分信息当作认知对象。

③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

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④在风险型决策中,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

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A. 决策者不注意发挥自己和别人继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只满足于在现有的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 B. 决策者本身缺乏有关能力,在一些情况下,决策者出于某些个人因素的考虑做出自己的选择; C. 评估所有的方案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可能得不偿失。

(3)新发展的决策理论

新发展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从研究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开始,继而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比较和评估这些方案进而进行方案选择(即

,最后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最新的决做出择优决策)

策理论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原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同决策过程的联系等都作了精辟的论述。

当今的决策者应在决策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规范化的程序,应以系统理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并辅之以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最新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4. 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程度。大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控制和实现标准化作业,员工和部门的业绩也容易考核,因而组织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 相反,小型组织可以凭借管理者的能力来对组织进行控制,组织显得比较松散而富有活力,因而规范化程度也比较低。

(2)集权化程度。在大型官僚或层级组织中,决策往往是由那些具有完全控制权的高层主管做出的,因而组织的集权化程度也比较高; 事实上,为了快速响应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组织规模越大就越是需要分权化; 而在分权化程度较的组织中,决策更多地是在较低的层级上做出的,决策速度越快,信息反馈也就越及时。

(3)复杂化程度。大型组织的高度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横向和纵向关系的复杂性,大型组织经常需要建构新的部门来应对由于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新问题; 同时,随着组织中部门规模的扩大,部门管理者控制力也会不断减弱,部门又会产生新的再细分压力,结果造成部门林立的臃肿格局。另外,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在一定控制幅度条件下,管理的层级数也必然增多,这都会大大增加管理的成本,减低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