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913儿童发展与教育概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自我效能

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

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一般成功经验会増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②替代性经验。人类许多的效能期望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察者能否与榜样一致。

③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

2. 成年早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主要发展课题有哪些?

【答案】(1)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

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这种稳定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成年早期的个体身上。

②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

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达到高峰,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力。

③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

18〜35岁是恋爱、结婚、养儿育女的年龄段。一般来说,个体在18岁以后开始考虑婚姻问题。

④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根据金兹伯格的职业选择二阶段,成年早期的个体进入了现实阶段。现实阶段始于18岁,这时个体开始选择职业,并在一定领域内实现自己的愿望。创业也必然成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目

标。

⑤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成年早期将面临很多从未遇到的困难,如养儿育女,追求事业成功,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等,都要自行解决。因此,良好的生活适应就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

(2)张日昇认为,成年早期的发展课题应该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①对身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

②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父母并走向独立;

③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④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

⑤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自己;

⑥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⑦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社会实践;

⑧选择职业及工作适应;

⑨恋爱、结婚及婚姻适应;

⑩成就感的获得与自我实现。

3. 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有哪些表现?其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主要的表现是:

学习障碍最明显、最易被父母和教师所觉察的特征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特别表现出有阅读障碍。尽管儿童在其他领域并未显得愚笨,但就是不能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儿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征是与学习障碍相联系的:

①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

②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在一般性精神卫生方面,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疾病、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显著多于正常儿童。很多研宄指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通常存在注意力缺损、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忧郁、焦虑、控制点不适宜、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的欢迎程度较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不良等方面的问题。

③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

有研宄者曾用X 光片来比较儿童的骨骼年龄,发现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60%学习障碍的儿童表现为骨龄较小。他们开始走路、说话的年龄也较晚,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的时间较正常儿童要长。

(2)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前对学习障碍的引发原因尚无确切定论,只有下列假设:

①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②遗传、脑认知功能缺陷、感觉综合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③轻度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其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或増加,或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改变;

④环境因素是引发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是造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4.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如果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基本上是连续的,表明实验处理无效;如果前后测量结果不连续,说明实验处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増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5. 为什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答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因为:

(1)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游戏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而这是儿童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

,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过家家、打针等)

件的限制(如体力、技能、工具等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3)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

(4)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