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执行手段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行政管理机构的实施活动依靠的不仅仅是该机构官员的态度和动机,以及外部的压力,而且取决于该机构所能获取的政策实施技术。可以说,政策执行手段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力的大小。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说服引导手段:⑤技术手段。
2. 博弈理论
【答案】博弈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交易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小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在政治交易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目标与方案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要大打折扣。在宏观层面上,博弈理论把公共政策执行视为各级政府或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执行博弈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分水岭,博弈理论使人们对于政府运作的认知逐渐扬弃了传统静态的层级节制观点,并进而转变为以动态的府际关系为核心。政治学的博弈理论认为,在冲突与竞争中,甸一个参加者都力求获得最大收益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 描述统计
【答案】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量存在的。
4. 方案规划
【答案】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在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 _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
5. 政策目标确定
【答案】政策口标确定是指在公共政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好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的过程。政策目标确定面临的困难有:①价值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多目标间的冲突。
6. 时间序列分析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基于时间序列(指随时间顺序而变化的观察值的集合)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用于预测时,逻辑本质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相关的趋势向未来时间方向外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归纳法的运用。它的基本假设是:观察资料是可信和有效的; 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由于过程的内在发展有齐一性,所以预测中对不规则的统计项向规则方向变换是允许的。
7. 组织理论
【答案】组织理论重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特点和作用,认为组织是政策执行的关键,研究政策执行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运作。组织理论提出了以下基本观点:①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执行的; ②不论是政策方案本身还是执行环节导致的政策成功或失败,都可以通过组织得到集中反映; ③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征。
8.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二、简答题
9. 简述政府会计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及与企业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政府会计是分析、记录、汇总、评估和说明政府机关的财政活动和财政状况的科学和艺术,也是那些对结果感兴趣的人交流信息的艺术。
(1)在公共管理中,政府会计重要的原因
①政府会计能把可靠的、贴切的和及时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和行政官员。这此人需要评估政府的行为和确定未来行动的方向,而政府会计为决策者提供了经济数据。
②各政府会计是记录和预测成本及收益的工具,它对于预算决策、执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健康的政府会计能够保证公共资源不会滥用,保证公共资源被合理地使用。
(2)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①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联系
从环境角度来看,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在许多方面都是相似的; 两者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 两者都必须获得稀缺资源并把它们转变为各自的商品和劳务; 两者都有类似的财务管理程序; 两者都要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来保证经济、有效、充分地运用资源等。
(2)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有区别的,主要有:
①政府会计的组织目的不同,政府业务不是利润推动型的,目标是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大的服务;
②政府会计受法律、法规的广泛影响;
③资金来源不同,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费用、罚没来强制性获取资金;
④在会计制度方面不同。在私人部门中,各种基金或基金会计不被运用,而在政府会计中,各种基金是需要的。在私人部门,固定资产及折旧的管理是清楚的,固定资产必须作为财产记人平衡表,而且在预期寿命期间折旧; 在政府部门中,固定资产和折旧根据基金的不同类型可以记入或者可以不记人平衡表。
10.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案】问题诊断时可能遭遇到的误差因素有以下九个来源:
(1)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组织结构的问题主要为:
①层级节制体系(hierarchy )。在过分层级化的组织中,容易造成信息被隐藏,或视寻找新的信息为敌人,而有所谓信息病象的情形,从而使政策问题认定的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
②专业化(specialization )。专业化的结果造成了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使正确的信息无法有效地取得,尤其是地理上的区隔造成资源及信息传递上的困难;
③集中化(centralization )。集中化的情形,使上层的人员信息负载严重,难以获得正确和相关的信息,以有效地认定问题。
(2)意识形态(ideology )。意识形态系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系。这种意识形态有其危险性,因为它就像“过滤器”,妨碍了真正信息的传达; 过于坚持的信仰,会影响对实际问题的了解,造成认知失去协调性(cognitive dissonance),而使信念和实际现状产生强烈的冲突。
(3)无知(ignoranoe )。对于专业知识并不了解,故会相信某些错误的媒体报道。但政府对于传播媒体的报道最为重视。
(4)信息太多(Babel )。政府官员的信息太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对问题的探讨产生误差。而幕僚人员事先过滤,则又容易造成连续的错误。
(5)噪音干扰(noise )。同样的原始信息,会产生许多小同的意义。由于接受者的认知与人格结构的不同,而使信息有不同的意义。
(8)时间落差(lag )。指从接收到信息到开始反应之间的时间差距。现在被忽略的问题,将来可能是严重的问题。
(7)逃避问题(avoidance )。决策者往往逃避其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于是对于问题的真相无法真正了解。
(8)隐避问题(maskingproblem )。指提出某些大家已知道的问题来隐避事实卜的重要问题。
(9)虚假问题(pseudo-problem )。解决犷错误的问题,但不会对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