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物质和精神文化极其丰富,并且人们对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偏好,每当社会类型或社会动荡时总要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讨论,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从五四时期发韧的“得黄生”和“赛先生”在伴随我国走向近代化,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已整整启蒙了四代人。今天,当我们的社会从传统转向现代化时,我们必须擦干身上的污迹,身负历史的重托,再次呼唤,再次需要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我们这种文化必须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必须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与此我们不能不又一次苦苦思索纳斯芬克斯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时去? 于是我把思绪投往遥远的先秦,耳边响起了85年前,那“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先生的话:“中国文化在某一意义可谓为孝的文化”这句话是否准确可另当别论,但必须承认,“孝”已使每一个生活在一个自己并非自觉 的传统阴影之中的中国人都相当的曾受过他的浸润,这个孝观念是如何产生的,他又是如何随着先秦两汉社会变革而逐渐演变为汉代统治秩序的核心,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而他的现代意义又在哪里? 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探讨,以资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