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通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质量管理

【答案】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能否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教学质量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搞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3.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二、简答题

4. 简要回答编制教育计划的步骤。

【答案】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编制教育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教育发展计划是综合性的计划,它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统一。教育发展计划目标的多元性等因素,使教育发展计划的作业领域扩大并复杂化了。因此,提供正确的信息或完整的资料是制定计划的前提。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比较充分、可靠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了解教育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实态及倾向,正确进行现状分析并预测将来,为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与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提供依据。

(2)计划目标的设定

在收集与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要确定计划目标。目标的确定是以价值观为前提的。价值前提一般不能通过经验、观察、实验直接验证,它属于政策性的规定。因此目标的设定特别是计划目

标的确定应该根据上级有关政策、任务和要求来进行。但这并不等于说计划目标的确定可以完全不顾事实前提,相反合理可行的计划目标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有关事实情报的基础上。

(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研拟及选择

这一步骤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多种替代实施方案; 二是满意方案的选择。提出多种替代实施方案,实质上就是研究在达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满意方案的选择,即在提出各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之后,在比较、评价这些不同方案中进行满意的选择。

(4)在实施中的调整

任何一个经过精心研究制定的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实际执行中总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修改和补充,这是因为客观情况总在不断的变化。实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及时了解掌握计划执行的情况和问题。从组织措施上说,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在计划和方案执行之前,就要提出监督计划执行的方法。

5. 教育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l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进行教育评价时,要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以个人好恶论长短的原则。评价必须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进行,标准一经确定,就不要随意改动。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评价中要全面而恰如其分地评价教育工作中的各个项目或各种具体指标,不要过分地渲染某些项日或某些指标的原则。

(3)一致性与差别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时,对所有教职工和学生都采用一致的标准,而不能采取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标准。但在评价过程中又需要注意问题的相对性一面。由于学校条件各异,领导水平不同,教师和学生个体的特长和不足各异,所以在评价中又要从被评价者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个体内的差异,通过与过去相比,有区别地评价对象,可以起到鞭策和激励人的作用。

(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是对被评价对象的状况和性质所进行的判断,这种分析方法通常首先要对评价对象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特点、问题、本质、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解析。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综合性、模糊性较强,注意抓住事情的重点和本质。定量分析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分析和比较,其特点是分析因素单一、精确。与定性分析方法比较,定量分析具有明快、简单、易于比较等特点。

(5)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有两层涵义:其一,评价不仅要有领导、同行、同学或专家来参加,还要有被评价者自己参加; 其二,对教育工作的评价不仅由教育系统内部自己评价,还应由教育系统以外的人士或机构来进行。

6. 教师人事行政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答案】教师人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奖惩及福利待遇等事宜所实施的管理。教师人事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教师。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人事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人事行政可以对教师实施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

教师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不仅注意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且预测到未来的需要,不仅要注意现实的选拔还要为未来投资,不仅要对适用的教师个体进行分析还要对全国或地区的教师整体进行分析。此外还要考虑各级各类教师之间的比例,优化组合与平衡发展的问题,以保证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和教育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2)教师人事行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教师人事行政工作的对象、客体,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的发展制定教师需求预测和培养计划、制定师资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即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7. 说明教育经费的衡量指标。

【答案】一般情况下,教育经费的衡量指标主要有;

(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教育经费提供了可比参数。以2005年为例,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中亚平均为3.2%,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平均为4.7%,北美和西欧平均为5.7%。

(2)教育财政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教育财政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用于教育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可分为中央财政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在我国,中央财政预算由财政部提出,国务院审查,全国人大通过。预算是国家财政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主要渠道。教育财政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在政府所要兴办的各项事业中的地位。

(3)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生均教育经费表示甸个学生平均拥有的教育经费,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物价指数的差异,相等的生均教育经费并不表示相同的教育条件,因此需将其换算成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以具可比性。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即生均教育经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8. 什么是人体工学? 学校建筑主要关注人体工学的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1)人体工学的含义

人体工学又称为人类工程学,是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一机一环境的协调关系的学问。这门学科的价值出发点是,在人类活动中,应当使工作的物质要素适应人的特点和需要,发挥人的最大的作用。人体工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工作系统中人的生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以及工作系统中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