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53地理教学专业基础(含地理教学论、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生物群落的含义
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生物群落的特征
①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的组成取决于两个条件:
a. 组成的物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b. 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②结构特征
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全球范围内的群落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并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③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群落也是如此,每一个群落在时间上都有它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群落都不会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其变化的基本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
2. 简述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的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分纬度地带性两类,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1)地带性规律
即纬度地带性规律学说的要点可以概括为:
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②由宇宙一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有必要特别指出,道库恰耶夫在100年
前能够注意到日地距离对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作用,确实难能可贵。须知,如果地球处于水星的位置,年平均温度将比现在高数倍;如果处于海王星的位置,则温度可能只及现在的1/900。无论处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地带性规律都将表现得相当微弱,无助于改变全球高温或极端低温的状况;
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④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至此己不难看出,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2)非地带性规律
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这种核转变能导致海底增生、板块移动、碰撞和大陆漂移,形成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的随机分布,致使地壳断裂、褶皱、隆升或沉降,形成巨大的山系、高原和沉陷一断陷盆地。因此,海陆分异,海底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至沿海一内陆间
的分异,小至区域地质、地貌、岩性分异,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均属非地带性分异范畴。
①海陆分异
②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经度地带性
③具有构造一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
④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
⑤垂直带性分异
3. 简述气候系统的主要成分和特征。
【答案】气候系统的主要成分和特征描述如下:
(1)大气圈
大气圈是气候系统的主体,也是系统最易变化和最敏感的部分。大气的影响多与动力学有关,但大气的动能和气候系统的总能量相比微不足道,所以在气候形成与气候变化中,大气以外的其他成员如海洋,冰雪,路面等的物理状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大气的热}h}}h}小,对外界热量变化的特征响应时间或热力适应时间估计为1个月左右,即大气依靠将热量向垂直和水平方向输送,可在一个月左右调整到一定的温度分布。
(2)海洋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热量储存库,穿过大气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约有80%被海洋吸收,然后通过长波辐射,潜热释放及感热输送等形式传输给大气。同时洋流把赤道地区多余的热量输送到极地,对维持地球高低纬度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海洋热力和动力学惯性使它具有“低通滤波”
,有利于气候系统中缓慢运动的维持和发展,深层海洋的作用,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平滑过程”
的热力调整时间为世纪尺度。
(3)冰冻圈
冰冻圈包括全球的冰层和积雪,计有大陆冰盖,高山冰川,地面雪被,多年冻土,海冰,湖冰和河冰。目前全球约有10.6%被冰覆盖。雪被和海冰季节变化显著,冰原的反应则缓慢的多,
冰原的体积和范围要在数百年到数百万年内才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海平面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地球热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陆面
陆面指山脉,地表岩石,沉积物,土壤等。陆地位置,高度和地形发生变化的时间尺度,在气候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中最长,在季节,年际以致10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可以忽略。但是地表土壤作为大气微粒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而土壤又会随气候和植物的状况而变化。
(5)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命物质构成的圈层,包括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空气,海洋和陆地生成的动物,以及人类本身,生物圈的各部分变化特征时间显著不同,总的来说比较缓慢,它不仅对气候敏感,也影响气候。
4. 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对温度的适应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
【答案】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
(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多雨地区;
(2)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栋类林或常绿樟拷林;
(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4)常绿硬叶林:是在世界范围内反映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型气候的典型植被;
(5)夏绿林: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夏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
(6)针阔叶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问的过渡类型;
(7)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种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植物群落的总称;
(8)红树林和竹林:红树林是由一群水生木本植物组成的海岸植物群落,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在全市分布广泛,而且种类众多。
5.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答案】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有:
(1)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
高空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后,只能穿透地表以下很小的厚度。因此太阳辐射主要在地表发生转化,并对地表的几乎所有自然过程起作用。地球表层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开放系统。正是太阳辐射的输入和输出平衡对于维持这个耗散结构的有序性起着主要的作用。
(2)地球表面是同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一相界面
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