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管理学院814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条约权

【答案】条约权(批准条约权)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批准使国家对外条约生效的权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都有这方面的规定,即国家对外条约——至少重要条约和法律所规定的条约及协定,需经议会批准方产生法律效力。西方国家议会的条约权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①对外缔结一切条约必须经议会同意和批准方能生效,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

②对外缔结条约中,只有其中某些重要的条约或法律规定的某些方面的条约和协定,才须经议会同意,如意大利、法国等。从各国议会的实践看,议会批准条约权的作用十分有限。

2. 制度性权力

【答案】制度性权力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集体行动的规章制度,迫使客体按照主体的意愿去行动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结构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制度安排,也包括一些程序性规范和行为准则。制度性权力的两种基本形态是法律和伦理,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合法合理的权力。合法合理的权力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础。既合法又合理的权力在社会看来才是具有正当性的权力,行政客体对于制度权力的服从是和这种正当性分不开的。

3. 瓦格纳定律

【答案】瓦格纳定律,又称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是指反映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关系的定律。其具体内容是,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瓦格纳定律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他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这一定律。

4. 行政客体

【答案】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5. 行政程序

【答案】行政程序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每项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个进程划分为若干例行性的次序、步骤与环节,以协调和促进完成某项行政工作的行政方法。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①规范人们行政管理行为的规程;

②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行政程序对于行政主体来讲,即是工作的步骤与次序,对于行政客体将则是日常所说的办事手续。

6. 行政效率

【答案】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行政效率一行政产出/行政投入。即决定行政效率的直接因素主要有两个,即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任何一项行政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些投入也就是从事该项行政活动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办公设施和设备等。行政产出就是指实施该项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提高行政效率就是要以最小的行政投入创造更多的行政产出,即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7. 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不能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非常规决策或非重复性决策。对于非重复性出现的问题,解决由于以往没有经验可资依据,小可能有一套例行的程序作为解决的办法,因而其决策是非程序化的。非程序化不仅指最后批准举动德非程序化,而是制定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收集、处理信息和制定方案等活动,都具有非程序化的特点。

8. 灯塔政府

【答案】灯塔政府是指在特定公共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了最优质服务的地方政府。这一概念来源于布莱尔政府提出的灯塔地方政府计划,该计划通过对地方政府实行奖励和在地方政府中开展经验交流的做法,实现发展学习型的公共组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的目的。

二、简述题

9. 简述斯密的政府职能理论。

【答案】斯密的政府职能理论是在其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其核心在于“政府不干涉”。斯密认为对市场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不可取的,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以完全的自由。基于此,他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斯密认为政府职能首在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2)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其他人侵犯。斯密认为政府的义务在于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

(3)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设施。斯密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创设公共工程制度,以补救私人企业之不足。

“政府不干涉”对亚当斯密而言,不过是个普通的原则,而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除以上三个职能外他还赞成政府管理邮政、合法限制利率、国民义务教育,及一切自由业或信用业的执照

考试等。他也同意用公共规章以保障国民之有形安全,像是采取卫生措施以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10.简述行政行为的特点。

【答案】从行政行为的涵义和构成要素中可以看出,行政行为有以下特点:

(1)组织性

行政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组建的机关,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其工作人员是这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机关的组成人员,其权利和义务也由法律授予。

(2)关联性

行政行为虽然是由不同的行政行为主体具体实施的,但由十行政行为体现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整体意志,因此,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即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强制性

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主体代表国家实施的管理社会的行为,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其发生法律效力无须经过行政行为客体的同意。除非经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裁决或者有管辖权的法院判决其违法予以撤销,否则,就要假定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权强制执行,行政行为的客体如果拒不执行,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4)妥协性

从宏观上来看,行政行为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得到全社会多数人的认可或支持。这种认可或支持不仅仅是依靠权力和法律所能得到的,而是行政行为主体与其他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的结果。因为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所处的利害关系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角度不同,所主张的解决问题的观点和途径也不同。而行政行为主体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往往不是完全采纳某一种主张,而是不同主张妥协的结果。

(5)适应性

行政行为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要求。行政行为的适应性特点要求行政行为主体必须有高度的适应性,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行为,符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意愿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使行政行为有最广泛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11.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

【答案】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让行政客体服从行政主体。构成行政权力基础的各个方面是权力运行的重要资源。有了这些资源,行政权力的行使就拥有了各种相应的手段。

(1)权力压力。指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小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一般情况下,将施加压力的方式用于阻止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比用来迫使人们按照给定方式行动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