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805中外政治制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机构

【答案】国家机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国家形式问题不同,如果说国家形式关涉的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组织结构和权力配置,是从宏观上来描述和分析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关系,国家机构所关涉的则是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的构造和功能,是从微观上解剖和认识各个国家机关的组成、权力和职能,更注意各国家机关的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显然,国家机构与国家形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对国家机构的研究不能离开对国家形式的把握和理解。

2. 斯多葛主义

【答案】斯多葛主义从公元前3世纪后期逐步盛行。斯多葛学派主张人类的普遍性以及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之上的世界秩序。该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他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分析罗马历史和政制。在波里比阿看来,罗马迅速崛起的根源在于其政治制度。后来思想家西塞罗发展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认为自然法是建立在宇宙神圣秩序和人类理性和社会性的坚实基础之上的。这一自然法思想被运用于罗马法,并通过罗马法为后来的天主教信条所继承,最终成为近代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资源。

3.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这力面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则是革命的同盟军。作为它们利益代表的民主党派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参与民主革命斗争,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先的民主党派己成为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人士的代表,它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现实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4. 准政府组织

【答案】准政府组织是指那些虽不属于(中央或地方)政府系统但却承担着某些公共职能的、半自治非政府组织。它们介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

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间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国家政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在民族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与维护国家统一、接受中央领导是一致的。实行这一制度,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能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

二、简答题

6. 邦联制和联邦制有何区别?

【答案】联邦制和邦联制是复合制国家的两种形式,其区别具体如下:

(1)邦联制是指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其特点是:

①各成员国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仍保留各自对内、对外的主权和政府的一切职能;

②邦联通常依一个条约式的“宪法”而建立,实际上它并不具有作为全国最高大法的地位;

③一般没有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但邦联设有一个由各成员国派出的代表组成的中央机关,根据成员国的明确委托行使某些权力,它的决定是协商式的,只有经所有成员国政府认可后方具有约束力;

④邦联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预算和国籍,各成员国并可自由退出邦联。

因此,邦联的联合是比较松散的、非永久性的,邦联并不具有真正的国家性质。邦联并没有成为普遍的国家结构形式,当今的欧洲联盟可以被看做是邦联制的典型。

(2)联邦制是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即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联邦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各成员单位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②联邦的命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而各成员单位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在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财政等方面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③在对外关系方面,只有联邦作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的居民具有共同的国籍。不过,有少数联邦国家允许其成员在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的范围内,就某些事务与外国签订条约和协定。

7. 政治权力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与一般权力相比,政治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首先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公共性,对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其次,无论政治权力本质上服务于哪个阶级、集团甚至个人,表面上都是以公共目标为指向,那种纯粹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一己私欲的政治权力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而且没有一个是持久的。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

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也就是说,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政治权力独占了暴力,这使它相刘于其他一切权力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强制手段去达到目标。由于刘暴力的合法垄断,政治权力自然成为实现利益的最强大也最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力量争夺的首要目标。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①广泛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孔不入,能够将广大的人口充分组织动员起来;

②深入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微不至,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参与者为之献身的精神;

③弥散性是指政治权力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存在,让人服从于它而浑然不觉;

④强制性是指政治权力可以通过强制命令来迫使人们服从。

政治权力拥有其他权力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8. 简述中、西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

【答案】(1)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

①古典希腊、罗马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城邦政治,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后期的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希腊化时代的波里比阿以及罗马共和国时代的西塞罗。柏拉图提出了不少重要政治命题,诸如正义、政治德性、政体类型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更替,这些命题在19世纪甚至当今的政治理论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亚里士多德从“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城邦)的动物”这一基础命题出发,系统阐述了关于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的观点,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类型以及法治等方面的理论。

斯多葛哲学派从公元前3世纪后期逐步盛行。斯多葛学派主张人类的普遍性以及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之上的世界秩序。该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他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分析罗马历史和政制。在波里比阿看来,罗马迅速崛起的根源在于其政治制度。后来的思想家西塞罗已完全摒弃了城邦的概念,并首先对“国家”作出界定,他指出,“国家乃是人民的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②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以圣·奥古斯丁的教父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为代表,《圣经》、上帝、教权成为政治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信仰领域的权威成为判断万物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

③近代时期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政治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人们开始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西方近代政治学开始形成。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学说以及体现在其中的自然法、自然权利、主权、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