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852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开发

【答案】土地开发广义上是指把尚未利用的土地经过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利用:狭义上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于耕作的生荒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

2. 土地所有制

【答案】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3. 土地制度

【答案】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4. 契约地租

【答案】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使用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5. 市场比较法

【答案】市场比较法是指用已经成交的土地与待估土地相比较,以此推出土地的价格。

6. 土地市场

【答案】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简答题

7. 简述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答案】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力面的内容:

(1)第圈距市场最近,种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以及种植饲料、土豆等;

(2)第二圈发展林业,因为它的产品量大、运费高;

(3)第三圈以非常集约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并实行二年轮作;

(4)第四圈种植牧草、放牧,以及粮食,不实行集约生产;

(5)第五圈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

(6)第六圈放牧,也可发展粗放的种植业。

8. 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

【答案】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包括:

非专业估价是指人人可以对某种物品的价格做出评估,其方法、精度差别巨大。

专业估价有五个特点:

(1)由专业人员完成;

(2)是一种专业意见;

(3)具有社会公信力;

(4)实行有偿服务;

(5)承担法律责任。

9. 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答案】我国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

(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

(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

(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

(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10.简述土地抵押权所具有的性质。

【答案】土地抵押权的性质包括:

(1)土地抵押权的优先清偿性;

(2)土地抵押权的附属性;

(3)土地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三、论述题

11.试述中国开放土地市场的必然性。

【答案】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土地一直是实行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制度。这种土地使用制度,使城市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城市规划难以实现,企业对土地多占少用、占而不用,其利用效益非常低下,而无偿占用好地的企业却能得到级差土地收益。种种弊端已使这种土地使用制度进入死胡同。因而,自80年代以来,各城市相继改革,开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进而在一些开放城市和沿海地区开放土地市场。事实证明,逐步开放土地市场,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其必然性。

(1)土地市场是土地有偿使用的载体

土地有偿使用,不单是为了在经济上实现土地所有权、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土地必须进行流转,而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来加以实现,必须开放土地市场。因此,要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也就必然要开放土地市场。

(2)土地市场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商品经济体系中,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用地数量经常发生变化,有的企业倒闭,土地需要转移; 有的企业生产扩大,土地需要增加。但行政划拨的土地分配制很难适应这种多变的现实,从而造成好地得不到好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此外,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如果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没有价格,则价值规律就会以扭曲的形式发挥作用。

因为,企业没有地租、地价的压力,在企业产品成本中体现不出来,使企业利润与企业经营水平不相符,从而使整个价格体系失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就必然受阻。因此,企业经营机制的转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开放土地市场。

(3)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有赖于建立完整统一的市场。完整统一的市场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劳务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现实中,首先建立起来的是消费品市场,而后有资金市场和劳务市场,大部分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等)都进入了市场体系。如果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游离于市场之外,首先是消费品的价格难以按正常的生产成本计算; 其次是其他生产资料也很难与土地形成最佳组合。土地的行政划拨手段分配与市场机制不能融为一体,双轨运行,势必引起摩擦和冲突。长此以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就难以建立起来。

12.试述开征二手房交易所得税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果?

【答案】为了分析这项税收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下征税前后二手房市场供需均衡的变动情况。假设起初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0和Q0,由于这项税收向卖方征收,最初它提高了卖方的成本,使得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移动幅度正好是税收量。而由于购房者既定的收入水平、偏好等条件不变,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上,对二手房的需求量是相同的,所以,需求曲线不变。

另外由于政府一直采用“非饱和土地供应”政策,导致住宅供应短缺,二手房市场是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卖方市场,这就使得二手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弹性都不足。表现在图形上,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很陡峭,结果是征税后,二手房市场的均衡价格人幅度上升,均衡数量下降。尤其是当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时,表示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税收可以主要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转移,即使价格提高再多,购房者也不得不买。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需求完全无弹性,即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变,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征税后,市场均衡价格的上涨幅度恰好等于税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