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带主观框框调查
【答案】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背鞋找脚”、“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和有意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这种主观主义的求证方法,在有些人看来很省事,其实很有害,因为它不是从事物的总和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结果必然得出歪曲事物本质的结论。同时带主观框框调查,还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两耳不闻题外事,一心只想塞框框”,看不到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题目会越来越少,思想会越来越狭窄,报道会越来越简单化。如此发展下去,记者会变得懒惰起来,在采访中不动脑筋思考,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
2. 访问
【答案】访问又称“口头采访”、“谈话采访”、“访谈”,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从活动对象上看,访问可以分为两种:①个别访问,即采访对象只有一个人,这种形式最为频繁; ②开座谈会、调查会,即集体采访,采访对象在两个人以上。
3. 抓新成就
【答案】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4. 新闻寻租
【答案】新闻寻租,是指媒介组织机构利用掌握的新闻报道权利,为自身谋取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 用报道权换取物质利益,使媒体成为像房屋、土地那样可以出租而获利的手段,甚至以收取高额费用撤消监督稿件。新闻寻租行为的一个典型是媒介机构被商业组织收买,为这些商业组织进行变相的“有偿新闻”,或者为了经济利益,主动对商业机构进行要挟。还有一种情况是“封口费”,即媒介采访到商业机构的一些不利的新闻后,商业机构通过给予媒介机构一定的经济补偿来要求信息的不发布。新闻寻租是在暗中进行的,以谋取金钱和政治利益为交易,本质是新闻贿赂。
5. 参与性观察
【答案】参与性观察,又称参加性非匿名观察,是指记者既亮明身份,又参与采访对象的一些活动,同时,又随时随地观察现场的情景。这种观察能使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体验到现场的气氛,获取切身的感受,能加深记者对于被观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采用这种力一式应避免记者带有过强主观性,产生一定偏见。
6. 隐匿性观察
【答案】隐匿性观察,又称参加性匿名观察,是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像微服私访那样去观察。在这种观察中,记者要变成被观察的某个现场或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以便在观察到一些真实情况后,再作决定。在这种观察中,被观察对象往往会不做任何掩饰,把一切问题暴露在记者面前。采取这种观察方式所获得的材料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7. 《红色中华》
【答案】《红色中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最初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后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联合机关报。该报在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几个人; "1933年与1934年,是《红色中华》工作兴旺时期,人员多时小过10余人,除了编委会5人之外,管通讯来稿的1人,校对1人,发行1人,文书1人,以及几个机关行政人员。当时没有专职的记者,报上刊出的‘记者’实际上就是编委会的成员”。
8. 体验式采访
【答案】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体验式采访的优点包括:①有助于记者眼睛向下,尽快接近采访对象,密切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同采访对象在生活上打成一片,在思想上沟通; ②有助于记者获得真知,更深入地了解客观实际; ③有助于记者思想作风的锻炼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④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得真切感人,有血有肉; ⑤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工作经验。要做好体验式采访需注意:选好体验点; 要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的好思想、好风格; 要牢记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的报道,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 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是短,要视需要而定; 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的特点,以区别一般报道。
9. 剪报
【答案】剪报是指把报纸上有价值的内容剪切下来,贴到各有目录索引的本子上。剪报与其他积累资料的方式相比具有方便和量大的优势。记者在进行剪报时首先要做好剪报的整理工作,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剪报内容。
10.抽样调查
【答案】抽样调查是指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的一种调查方法。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着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它带来的好处是,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夕、“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二、简答题
11.对旅行采访和旅途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对旅行采访的基本要求
①精心策划。搞好旅行采访,关键要有一个好点子。重走长征路就是一个好点子。
②重大的旅行采访活动,出发前要作好思想、知识、物质以及前后方的联络与配合等各方面的准备。
③把“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结合起来。旅行采访跑的地方多,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留,难免“走马观花”。但要把“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结合起来,抓住特点和重点,深入采访。“走马观花”在粗看,着眼于宏观; “下马观花”在细看,着眼于微观。“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结合,就能解决跑的地方多又要深入采访的矛盾。
④要依靠沿途党委和政府,依靠各地群众。
⑤要有持久吃苦的精神。
⑤一路走,一路写。把最新鲜的感受及时告诉读者,可以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随着记者一起去“旅行”。
(2)对旅途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总体构思。旅途通讯写作一般是以系列通讯形式出现的,要注意总体构思。总体构思包括总的主题思想,大的框架,要达到的目的等,这需要系统思维。
②写作的着重点是写特点、写变化、写发现、写问题。
③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炉,既给人以思想启迪,又给人以知识,读起来兴味盎然。
④可以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均可用。旅途通讯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可以纪实,叙述描写; 也可以议论,说古论今,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⑤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注意创新。
⑥表述上使用第一人称,让读者随记者的旅踪,去领略记者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12.采访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或技巧?
【答案】新闻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